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发挥科学史的价值?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大量阅读文献。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科学史的意义和价值:迪昂的观点》《国小自然科教师对科学史融入教学之态度的晤谈研究》《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原则、方式和策略》,它们对我开展科学史的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新的课程改革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怎样通过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内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中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新的课程改革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怎样通过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学 3~ 6年级 )课程标准》认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谓“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 :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 ,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完整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 ,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考 ,构造和分析其它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的交流等”。探究的过程可表述为 :提出问题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将科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搜集数据信息,尊重证据是基础性的科学素养。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抱着对证据的尊重态度,我在课堂上努力结合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尝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下面以首师大版科学第六册《斜面》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7.
科学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担负着小学“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学科,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率先提出了注重学生自行探究、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的教学理念,与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主体教育”、“自主学习”等诸多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