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墨子》中的三个主要宗教概念——“天”“鬼”“帝”进行探析.以李绍崑英译本为例,指出将三者分别翻译为“Heaven”“Ghost”与“God”是对原作概念的变异,并从译者的文化身份、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及其《墨子》译介的短缺等方面分析其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八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作者从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调查了当前河南省地方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分析了这一群体整体上的职业倦怠状况,而且从性别、学历、职称和教龄差异角度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而提出了缓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对阿Q悲剧性格的初步分析,从社会历史根源上探讨这种悲剧性格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得出,阿Q的悲剧性格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性格.同时,把阿Q的这种悲剧性格与现代人进行对比,得出现代社会中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阿Q式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中国戏剧典籍英译活动始于18世纪,持续到19世纪都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探寻这两个世纪的戏剧典籍英译活动轨迹,能够得知当时的戏剧英译依附于宗教、政治等活动,并且带有文化利用的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这也为后来的我国戏剧主动走出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篇揭示社会意识形态及权势关系,这种语篇分析方法与认知研究结合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将从两者的交叉研究出发,阐述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研究结合的模式,主要从隐喻研究、心理空间研究及话语、认知与社会的三角关系研究角度总结认知批评话语分析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邹素 《英语广场》2016,(12):114-116
教师教育技能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文章将教师教育技术分为五个方面,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并依托许昌学院,调查了本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五个部分,并对本校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同声传译是口译工作的巅峰,而现有的同传模式及译员数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以语料库机辅翻译为基础,提出协作式的同声传译运作模式,并希望这能为同声译员的培训和实践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极大的解释性,试在介绍场域、资本和惯习的基础上,采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分析晚晴小说翻译的场域斗争、资本占有及转化和译者惯习。在翻译场域进行的各种斗争、协商、妥协或胜出,充分体现了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仅仅地描写翻译现象是不够的,对各类翻译现象的社会性解释研究才能真正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歌词是一种凝炼的听觉艺术形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英语歌词的语言及其歌词抒发感情功能方面出发,分析了英语歌词的文体特点,并通过实例,就英语歌词中出现的一些特性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实践的社会性和职业性决定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翻译人才供给侧的调查发现,目前翻译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翻译理论不能有效指导翻译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不当以及教学效果不佳等。因此,从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师资提升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翻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策略,以探索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翻译人才培养路径,为相关高校翻译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