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可缺少和不能中断的,没有劳动,人类便不能生存.但是,人类从事劳动的形式和劳动时间的安排与确定,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并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所谓工作日,就是指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在我国,八小时工作制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无疑的,对于统一调整职工的作息时间,统一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这种工作日还是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呢?是否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呢?在目前的调整、改革工作中,提出这一问题,并对之进行探讨,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中,当实际应用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时,往往仅考虑了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由此必然会因为遗漏掉重要信息而严重影响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及其精度。本文以甘肃省为例,以计量经济学中的PDL(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为依据,尝试通过ARIMA模型及CPPS软件的运用对其2010年城市化水平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它们产生的背景、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各不相同,但是其迅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在相当时期内,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典范。这三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既有客观的必然性,也不排除一定的偶然性。而包括制度环境、设施环境、资源环境在内的创新环境,是这几个区域发展能够不断成为典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莞、苏州、温州为例,对比分析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比例接近的苏州制造业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才投入和创新绩效方面都优于东莞和温州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尽快采取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转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莞、苏州、温州为例,对比分析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比例接近的苏州制造业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才投入和创新绩效方面都优于东莞和温州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尽快采取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转型。  相似文献   
6.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最后,就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