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而当前文本阅读教学却存在“快餐化”“模式化”“功利化”等“反人文”现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明确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积淀;推敲文字组合形式,理清文气文脉,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虚心涵泳,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涵养人文精神。我们要把阅读当成一种生命运动,发展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以承载生物信息、临床试验、循证医学三类数据并实施共享的典型数据平台NCBI、CT、UptoDate为对象, 从外部政策环境、数据组织管理、数据采集更新机制、数据共享利用等方面,总结国外人口健康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 台的建设特点,并在分析国内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对我国人口健康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熔融片法制样,用PW2440 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Na、Mg、Al、Si、P、S、Cl、K、Ca、Ti、V、Cr、Mn、Fe、Ni、Cu、Zn、Ba、Ga、Y、Zr、La、Ce、Nb、Rb、Sr等26种组分,用国家海洋标准物质和人工合成标样作为校准样品,使用理论α系数和经验系数相结合的方法校正基体效应。方法用海洋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4.
谈敬畏     
升格后作文对升格前作文题“宽题窄做”——选点突破。作者思维在发散后聚合,聚合后再发散——联想到四个中外“敬畏自然”的事例。升格后作文还需要再升格——思维再一次聚合,从四个中外事例中选择其一,再深入下去,用其超常举动回答某项“敬畏自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压力管道安全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为工业生产与检修提供更详细的检测资料,分辨压力管道潜在的隐患,通过检修措施避免安全风险出现;另一方面,凭借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更能够避免企业盲目更换压力管道情况出现,使企业设备管理所耗费的经济成本得以缩减。本文基于压力管道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在明确缺陷分类与检测方法同时,期望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良好参照。  相似文献   
6.
校园食景     
读书在外,吃的是大锅饭、大锅菜,对于色泽滋味,我从不敢存有奢望,只要食能下咽,不觉恶心,解决温饱便足矣。但对食堂里芸芸众生之吃相却颇感兴趣,尤其是奇人奇相。传闻本校有吃一口饭菜喝两碗汤的,吃完了四周都是叠得高高的碗,像杂技团的道具;有一顿能吞下一斤饭的,相比之下埃及废王法鲁克每天吃二十个荷包蛋的胃口,简直小儿科;还有吃一只小生煎就觉得很饱的人,那腰肢估计可与赵飞燕相媲美。以上均为听闻,未能一见,不足为信,但我也见过类似的奇人。我校一向以机构庞大而闻名, 仅高一就有一千余名学生,因而也就有了四大食堂的壮观景象。一日听闻点心部有扬州炒饭卖,听了不禁流口水,便拉了几个同学一块儿去。一到食堂就见浩浩长队,更让人对此“美味”垂涎三尺(不想吃后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如何使古诗词教学超越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不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古诗教学的四字秘诀——读、释、悟、用,与同行们共享.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灾后心理重建、自杀干预,再一次成为公众关心、讨论的热门话题.开展对地震灾民自杀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开辰灾区心理重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灾民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敬畏自然     
当你徜徉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中,是否被那自然神奇的景象深深折服?“道狭草木长,晞露沾我衣”,你是否感觉到了草尖露珠的沁凉和青草的香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是否看到了翠绿的山峦清澈的天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是否听见那灵动的清泉伴着花草的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10.
位于黄河之滨、三晋南大门的芮城县,是河东历史上地灵人杰、英才辈出的文化教育之乡。在这块土地上,燃烧着西侯渡文化一百八十万年前人类摆脱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把圣火,荡漾着从华夏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伐檀》篇中传出的激越的劳动号角,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时时闪烁着古魏人民智慧的火花。恢复高考伊始,芮城名列三晋榜首。然九十年代初,教育质量一度下滑,无情的现实引起了芮城教育人的沉思:要适应时代潮流,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是芮城教育的唯一出路。十年风雨沧桑,十年汗水洗礼,芮城教育一班人终于露出了笑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跻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