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2.
英藏S.6878V是唯一一件完整记录出行占、婚嫁占及失物占的敦煌藏文占卜文献,其中《出行择日吉凶法》保存了利用“八天”、“四方神头胁日”进行出行择吉的占法与卜辞,这一书写主要根据《周公八天出行图》等汉文术数典籍编译而成.本文对S.6878V 《出行择日吉凶法》的考释,不仅进一步揭示了此件文献的内容样貌与文本来源、弥补了相关敦煌汉文文献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为推进汉、藏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以及唐宋之际敦煌吐蕃移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22件汉、藏文宅经写卷,弥补了目前唐宋时代同类文献缺失之不足.敦煌藏文本P.3288V《宅经·五姓家宅图等占法抄》与P.T.127V《人姓归属五音经》均系依据汉文本《宅经》编译而成.它们的发现,表明宅经文献不仅在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长期流行,同时对吐蕃日常生活也有深刻影响,隐喻着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移民转型发展、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的具体路径,成为唐宋时代汉、藏认同融合历史归宿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4.
占卜与巫术本是两种不同思维倾向的神秘文化,但作为占卜书的敦煌写本宅经却将巫术化的镇宅法“移植”于其中。这种“移植”可以起到占卜本身非逻辑变通的作用,即“镇宅法”特有的巫术特点,使中国传统可预知、可改变的命运观,在占卜与镇厌巫术的互补中得到满足;由于“镇宅法”中融入有道德因素,因此当出现占辞与人间事实不符的矛盾时,占卜借此可获得更广的解释余地。以敦煌写本宅经“镇宅法”为个案,结合敦煌杂占文书与传统文献,可看出古代占卜文化“非逻辑变通”特性的存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时期敦煌民间信仰中的居宅神煞,尽管呈现强烈的本土特征,但受佛、道成分在神灵领域与民间信仰自由混通的影响而具有多元性,同时兼备禁忌、占卜、祭祀、镇厌等多重功能。其信仰群体超越了僧俗、胡汉界限,映射出唐五代敦煌社会族群对中国本土神祗的普遍认同和在民间信仰领域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敦煌本葬书、传世史料与术数典籍综合考察了敦煌写本《宅经·五姓同忌法》,认为构成《五姓同忌法》的墓月、耗月与上利、下利等内容,是普遍适用于唐宋社会与敦煌地区五姓相宅、占墓等择吉习俗中的禁忌法则.并就《五姓同忌法》的基本概念、功能等问题与日本学者高田时雄先生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禄命书·推人游年八卦图(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抄写于五代之际的敦煌写本<推人游年八卦图(法)>,是中国古代禄命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本至迟在晋宋时期印已创制.此类写本以游年八卦为命理基础,以人生行年中的交往、出行、疾病医疗为主要占卜事项.<推人游年八卦圄(法)>不仅可与早期<日书>相衔接,而且与中古医学典籍之间亦存在诸多资源共享之处,其对中古中国及敦煌地区禄命信仰、术数文化、医患问题的多维映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编号羽42背《云气占法抄》是新近刊布的一件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天文气象占文献。此件写本与此前已知的敦煌本云气占书均不同,但和多部传世本天文气象占典籍有着共同的卜辞来源。羽42背《云气占法抄》所据底本的创制时间很可能是在汉代。《云气占法抄》所在卷面实为写卷的正面,杏雨书屋对此卷的正、背面判断有误。此件写本的刊布,进一步扩展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占文献的认识,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古代的天文资料,并为学界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占文献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