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2.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与以往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相比,很多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其中,显著的内容之一是首次明确将“数学文化”列入高中数学课程.但关于“数学文化”及其设置一直是数学教育界最具争论的焦点之一,主要集中表现在“数学文化”的内涵及其设置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基本理念的真正落实.下面,就此问题进一步地深入探讨,并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文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或“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要求以渗透的方式有机地融入数学课程的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形成为教师的教学自觉.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原因,如考试不考,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只要将数学知识学好了,数学文化是“软”指标,以后慢慢去体会.还有一些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数学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有重要的作用.综合概述目前国内外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相关性研究、差异性研究、数学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培养策略研究.未来对于数学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着重从以下3方面考虑:增加数学自我效能感测量的方式和测量的针对性,探究影响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探索持久有效的可操作性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学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新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数学文化及其设置进行考察,从中发现其数学文化内涵界定不清,其设置也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基于此,试图由数学文化不同内涵的界定而提出数学文化设置的两种方案:第一,调整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阐述;第二,调整数学文化的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通常认为 ,数学证明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最有效的手段.当下 ,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 :由于新课标中对传统平面几何内容的删减及对学生逻辑证明水平要求的改变 ,学生的逻辑思维下降了.然而 ,新课标虽然对数学逻辑证明的要求做了一些改变 ,但实际上并非单纯性的降低了要求 ,而是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来学习数学证明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体验逻辑证明的必要性、意义和过程 ,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 ,逻辑证明不仅仅体现在几何内容上 ,而是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提出数学课程应反映数学文化,但数学文化真正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以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案例,剖析或改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以彰显数学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数学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全面理解新的数学课程成为首要任务,不妨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新的数学课程.数学文化的内涵是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由数学共同体在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数学文化的内涵应体现在其历史性、主体性,可从3个层面来理解:最高层面、与其它科学关系层面、与社会生活关系层面.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以唐山师范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和唐山学院三所大学的3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薛淑芳编制的《大学生择业观问卷》,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重在调查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