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信息流导引作用的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循环经济建设的三方面问题,引入了互联网信息流对现实地理空间四种效应,分析了信息流作用下的物质流动特点,最后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分析了在其作用下的产业链和企业间的两种物质流动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相关方的影响.从虚拟空间对现实空间的导引作用方面研究循环经济,为虚拟园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认为传统的地理空间障碍仍然存在,对典型案例的定量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有调查表明,中小学校长日均劳动时间比教师长2小时左右,比一般职工长3小时左右。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苦不堪言。常规工作,阶段性、突击性工作,校内、校外的工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凡事都得校长过问,凡事都得校长点头拍板。校长如此“全面负责”,真的能承受得了吗?即便能,那效果又如何?每逢提起,  相似文献   
4.
基于DPSIR概念的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资源科学》2012,34(8):1591-1599
城市水资源安全对保障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利用环境系统评价中广泛使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框架(DPSIR),结合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供需调配、水质污染控制以及水资源安全管理理论,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DPSIR框架,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建立水资源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压力、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水资源系统人1:7-经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07张掖市甘州区水资源系统总体趋于良性循环;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是引起城市水资源系统压力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是造成水资源系统恶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依据DPSIR模型中关键性控制指标,提取了影响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可调控参数,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龙岩四中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即把握三个坚守,重视三支队伍建设,建立三层管理网络,坚持三大抓手,搞好三个阵地建设,构建三大平台,落实三大保障,注重三大成效,形成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网络。  相似文献   
6.
在高考数学备考需要有总体上的谋划,需要特别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针对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趋向,结合教学实践思考,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课程设置原则、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措施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实行以“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为特色的三个方向分流培养,强化专业基础,提高外语水平,注重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来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简要概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状况,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以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地区为例,以能值分析为理论基础,选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近40个原始指标,经过复杂的综合运算,详细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西北各省区的能值使用与转移情况并建立了模型,探讨了发展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人文地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急需改革和创新.在深入分析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时代变迁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案,构建了新人文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体系,认为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使命是“建设生态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循环经济和低熵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杰兰  陈兴鹏  王雨  张子龙 《资源科学》2009,31(9):1624-1631
本文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模型,表明经济增长、资源枯竭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反馈关系.包括8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人力资本子系统,人造资本子系统,不可更新资源子系统,可更新自然资源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环境污染子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专用模拟分析软件VENSIM PLE5.4模拟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时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旨在揭示青海省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响应,为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也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经济发展时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对自然资源表现出弱可替代性;青海省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国家投资是青海省环境友好型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