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人文精神和市场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为我关系与价值的人本性 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本期数学教学的中心议题是应用题的教学研究,此课题是一个难点,有待于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此文是红安县教研室经过多年系统的教学实验而总结形成的,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应用题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层次、易于操作的系列性思维训练和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四则概念和基本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刊登此文目的,使大家能窥见应用题研究的现状,以便引起更深层次的实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哲学研究,在我国是进入80年代开始兴起的。八、九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个好的进展。《价值哲学》(1989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体现了在价值研究的深入阶段中我国哲学界关于价值研究如何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的行为受意志支配并体现着意志。因此,人的行动自由在本质上就是人的意志自由。历史上的哲学家在讨论自由问题时都要讨论到意志的自由问题,这不是偶然的。人的意志是否具有自由,是一个旧的,然而又永远是一个新的问题。人们常常从非理性方面来理解意志,把意志自由与唯意志论等同起来,认为这是一个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这是不正确的。恩格斯指出,“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列宁则把离开  相似文献   
5.
六、抓点与带面——典型最有说服力 要抓好几百所小学的教学工作,首先必须办好点,建立教研工作基地。我县小学生7万多人,仅26所乡(镇)中心小学就有学生1.4万人,约占总数的1/5。在全县小学教育的格局中,它们起着龙头、窗口、辐射作用,是教管、教研、教改的先行站、示范点。全县大型教研活动,都是以中心小学作为现场举行的。多年以来,县教研室直接抓这26所小学,每年都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视导,教学教研量化积分评比,总结成绩,  相似文献   
6.
论群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群体自我评价活动中,主体从自身需要出发来看待处于客体的主体属性。群体主体以权威评价活动的“有机”形式和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形式对作为客体的主体进行反映。社会自我评价活动是群体自我评价活动的特殊类型。社会一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不同方面体现着映现在社套自我评价活动中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哲学审视中的社会谣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谣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谣言的生命在于流传。思想上的共鸣使人们信谣、传谣。社会谣言在本质上是众多个体的评价活动通过传播所形成的意见,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结果。谣言与谎言、传闻等不同。社会谣言往往在流传中形成和运动。社会谣言对现存社会秩序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社会当局反对社会谣言。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学内容为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材第43页例1~3),第1课时,新授课。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是《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亿以内的笔算加减法,也学会了有关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加数和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时的简便算法。由于这种简便算法可以口算,因此即使是在计算器日益普及的今天,即使这部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因此,认识的任务不仅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世界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从而在观念上解决世界应该怎样改造的问题。鉴于传统认识论仅能解决认识的第一方面的任务,我们认为应该把认识理解为是一种包含评价活动在内的运动,这样才能使认识解决二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杜威对自我评价活动的研究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实践活动总包含有作为主体根据的目的和方法,而合理目的和有效方法的形成总与以目的和方法为对象的自我评价活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方式。可以从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分析的角度和黑格尔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非私人性。当代社会的个体自我认同危机的本质与自我评价活动的困境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的虚拟交往更加深了自我认同的危机。这些都为对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