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话剧是人物自我表演的舞台,老舍的话剧能够“三言两语写出个人物来”,是因为人物的每一句话都联系着自己的灵魂和精神,而每个人物的灵魂和精神,都是经过特殊的文化浸泡的,他们的背后饱蕴着民族的文化的因质,这是老舍话剧的生命灵魂,也是其  相似文献   
2.
《阿Q正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的性格本质是由“奴隶意识”和“帝王意识”构成的。阿Q是一个象征符号,他是对中国人的高度的精神本质的象征,而且未庄的所有人都与阿Q在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成。《阿Q正传》采用的是一种反讽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老舍试图竭力通过对其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急遽变化的时代。老舍文艺思想的演变和其创作的实践表明,文学首先必须是艺术;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必须反映时代气息与民族精神,但这种反映必须独具审美个性,坚持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话剧与他的小说一样,相承着民俗的和文化的因质。而他的话剧能够“三言两语写出个人物来”,是因为人物的每一句话都联系着自己的灵魂和精神,而每个人物的灵魂和精神都是经过特殊的文化浸泡的,他们的背后饱蕴着一种文化的因质。这是老舍话剧的生命灵魂,是其话剧独具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鲁迅和高晓声的农村题材小说,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因而具有可比性,然而,他们的小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从两位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感受素材的理性提炼以及艺术表现三个不同侧面入手,论述他们小说创作存在的差异,并由这些现象得出一些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应当是作家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述了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语言实践,力求展示出隐含在一种语言特质下的作家的睿智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当然还有语言的困窘和泛滥。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诞生了一篇颇具风格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从此,赵树理的名字很快为广大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赵树理凭着自己独特而质朴的艺术追求,为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以自己的执着实践了他“艺术大众化”的主张,而成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周扬语)。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着相当复杂的二重性,特殊的经历和特定的时代在成就着作家的同时也往往成为作家创作的局限。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明晰地表现出了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