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有的老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反映了老师走进新课程的心态。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今年,《语文教学通讯》创刊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树木”,她已由一株稚嫩的幼苗,成了参天大树,以她独有的风格立于语文教学园地之林。我是刊物的一名老订户、老读者。十年啊,怎能忘记这三千六百天!在这十年中,我的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前六年,我在中学讲台上教语文,《语文教学通讯》就成为我忠实的教学顾问,随到随拿,补我思之不足,学之不够,让我多一个门径解决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后四年,我在大学讲台上,教中学语文教学法,她又成为我得力的教学参谋,  相似文献   
3.
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怎样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 审美观,是人对美、审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指导着人的审美活动,制约着人的审美方向,是审美活动的灵魂,是遨游美的海洋的航标灯。所以它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观按社会发展的主流、本质和人对美的事物作出的种种评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一种是腐朽颓废的审美观。前者是科学的、进步的审美观,它能指导人在审美活动中正确地发现美、深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叙述史可法壮烈牺牲的光辉业绩是主体部分;赞扬英雄的民族气节是全文的主旨;课后“思考与练习”提出了本文的知识点是学习本文的线索。基于上述三点,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如下: 1、学习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崇高民族气节;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以一条线索贯串全文的写法; 3、懂得“以、为、当、执”等词的多种用法,训练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确定词语释义的能力。二、疑难字词句补说依课文顺序如次:①(语)(yù)名词作动词,告诉。②(仓皇)匆忙,慌张。③[临期]到那个时候,到紧要关头。④[慨然任之]慨然,无所顾惜的样子;任,动词,承担。⑤[谱汝诸孙中]谱,名词作动词编排记录;孙,孙儿一辈,意思是承认史德威为自已的儿子。⑥[涕]眼泪,不是鼻涕。⑦[执]拿。下文中“执至南门”、“执至自下”的“执”,当“捉住”讲。⑧[兵]指清兵,下文“兵解”的“兵”,兵器,是其本义。⑨[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史德威寻找史公的遗体寻不到,就把他的衣帽葬在(梅花岭上)。⑩[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各位将领如都督刘肇基等人都战死了。(11)[殒](yùn)死亡。(12)[项燕]秦末楚国的将军,楚霸王项羽的祖父,在楚国威望很高,陈涉起义时曾假托他的名。(13)[经略]明清两  相似文献   
5.
今年12月,《中学语文》杂志隆重庆祝创刊50周年、叶圣陶题词30周年。这50年是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50年,这3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30年。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教学的诗意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师献身孺子,一片赤诚,一往情深,把教材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祖国…  相似文献   
7.
《对“满堂灌”的再认识》一文(《语文学习》一九九0年第四期)的作者写他自己在“听到一位教学经验颇为丰富的教师讲授《荷塘月色》”后的感受,他断定“这节课无疑是典型的‘满堂灌’”;认为这堂课的“效果”好,为“满堂灌”说了许多“好话”,要求“恢复”“满堂灌”。这表明作者把讲授法与“满堂灌”简单地等同了起来。这堂课的效果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由于人类对美的追求而带来了现代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面对当今世界,生活美发出诱人的光芒,自然美展示旖旎多姿的情态,艺术美散发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人们恨不得把生命溶汇于美的氛围里,让生活的每一分钟都在美的海洋中度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怪乎学生在深情地呼唤:维纳斯,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属于中国的。它是炎黄子孙的根,上起风骚的朴实,中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典雅,下接三国、红楼的恢宏,以知识的琼浆玉液,滋润着中华民族繁衍生长;它是华夏儿女智慧开出的奇葩,历史悠久,穿越五千年的时空,承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是神州大地言语交际结出的硕果,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奉献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法定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篇传统教材,要讲的东西很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主要数学要求是:1、分析洋林嫂和鲁四老爷的形象,使学生了解剥削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2、使学生学习课文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外貌描写刻划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