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随着文化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建立,随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拓展,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已然成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化自觉与文化尊重两种文化观不仅能够从宏观上指导处理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更在具体层面上使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找到解决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教学实践上的种种难点,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独具意义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对迟子建创作的误读、指摘,通过对其新世纪以来乡村叙事创作进行一个总体特点分析,阐释作家创作的内在肌理及其所采取的民间立场,从而概括出其创作呈现出的"现实与审美的错位"而生发出的一种诗意表达的创作特点,为其作以辩正.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言说与无望的救赎——对苏童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小说言说了缥缈时空中个体生命的孤独。作品中孤独意识的彰显既得益于叙事的推进,也有赖于多层次意象体系的建构。作者企图通过困境逃亡、安排伴侣和宗教皈依的途径对孤独的灵魂进行救赎,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作者将生命引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4.
试图考察地理空间表征对于孙惠芬乡村叙事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孙惠芬文本中乡村和城市的各种表征,采理解孙惠芬创作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内在心灵的表现,即作者所言的人的“内心的风暴”,由此进一步审视处于历史和现实夹缝中的农民无以挽回的漂泊境地。  相似文献   
5.
试图考察地理空间表征对于孙惠芬乡村叙事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孙惠芬文本中乡村和城市的各种表征,采理解孙惠芬创作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内在心灵的表现,即作者所言的人的“内心的风暴”,由此进一步审视处于历史和现实夹缝中的农民无以挽回的漂泊境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