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 陈子昂,字伯玉,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生于四川射洪县。祖父陈辩,“少习儒学,然以豪英刚烈著闻”,未曾仕宦。父亲陈元敬,于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乡贡明经擢第,拜文林郎”,但“属忧艰不仕”。元敬既对“群书秘学”广为涉猎,又有“瑰玮倜傥”的豪侠之风。有一年当地发生饥荒,  相似文献   
2.
陈子昂是开创有唐一代诗风的杰出先驱,在唐代文学发展史上矗立了划时代的丰碑。对此,历代研究者的评议基本一致。但是,关于他的行年,则颇多分歧。笔者仅就学界研究的如下问题献疑,以期就正于方家。一、青年时期的重要阙漏关于子昂的青少年时期,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以为他十八岁以前一直任侠放荡,  相似文献   
3.
陈剑锋同志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几点新见,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然而,似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一、由于对原诗文理解的错误,造成了编年的不当 《陈文》说,《感遇》第十八、二十两诗,“当作于刑狱既盛而酷吏又未除之际”。其主要根据是:此二诗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奸党酷吏横行的世态。为此,陈同志作了这样的解释: 《感遇》十八曰:“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慨忠直之士寥寥无几,公正之道丧失殆尽;看透昏虐之道者大有人在,然而又慑于奸党酷吏之势只好缄口沉默。这种“道弊”之风,连绵已久。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表面上说低劣鄙陋之荆棘生长在皎好的园陵中,是如此不配,实质上慨叹、咀咒(应为“诅咒”)那些祸国殃民的奸党酷吏混进了把持国家命运的朝廷…… 这段文字,有两点明显的错误:一是“逶迤势已久”以下四句,本是作者感慨骨鲠之风久颓,自己忠诚报国不得器重,刚直不阿难容于世。如清代闻人谈在《古诗笺》卷十六中释此诗是如此。另一位清代学者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联系陈子昂的著作和作为,对此诗笺释得更为明白:  相似文献   
4.
自秦代以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前,为确立这个地主阶级的一统天下,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理论准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韩非处在新兴地主阶级即将取得全国统一政权的战国后期。由于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法家在变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韩非比他的法家先辈们胸怀更大、目光更远。他怀着新兴地主阶级贯彻“法治”路线、摧毁腐朽的奴隶制、实现封建大一统出谋献策的雄心壮志,投入了“百家争鸣”的洪流,“观往者得失之变”,“著书十余万言”。在这些著作中,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以来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正反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王绩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了《王绩生平求是》(见《文史》第十八期)之后,我又写了这篇《论王绩的诗》。前篇意在究其人,本篇重在论其作,——着意探讨两个问题: 在隋末唐初,特别是史家乐道的“贞观之治”时期,王绩竟隐居了十有余年。现存诗篇,绝大多数又是歌赞隐逸之作。过去,有的著述据此对王诗的思想内容持否定态度。这种评论是否恰当?此其一也。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于此黄金时代,文学史家一向羡称“盛唐”;于盛唐又乐道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论田园诗派,则往往直接溯源于三百多年前的陶氏渊明,这固然是无可非议的。但盛唐王、孟诸人的思想情调与渊明差距甚远,且彭泽篇什皆为五言古体,唐人的园田山水诗,律、绝时见,其间驶舟济渡,当有人焉。解放以来,只有个别著述指出:“无论从思想或艺术来说,他(指王绩——笔者)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且语焉不详。因此,这个问题还需探讨,此其二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