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卢梭与贡斯当"人民主权学说"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探讨贡斯当怎样把卢梭的"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演化成"具体的人民主权学说",借以厘清人民主权学说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
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和能力分析路径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三种主要分析路径,分别以效用、资源和可行能力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前两种分析路径的共同困境在于都没有将平等与责任成功地调和在一起.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为代表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试图超越平等的福利主义与资源主义分析进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代平等理论的发展趋向,但是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平等理论的各种分析路径之间聚讼纷纭,但是它们基本上都关注平等与运气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促使了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4.
邦雅曼·贡斯当作为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其权力观既关心权力的来源与行使问题,也关心权力的限度与限制问题,并有把民主与宪政结合起来的理论取向.但由于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内在张力,他的权力观在整合民主与宪政的理论取向上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5.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根本目的是使公民享受到自由。为达到这一目的,从制度的角度而言,需要采取一种混合均衡的共和制度;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需要公民具有公民美德。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在当代的复兴,一方面得益于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具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源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本身具有一些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所无法替代的内在价值。这并不意味着共和主义公民身份是完美无缺的,其最大限度在于它的排斥性。  相似文献   
6.
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限度在于消解了个人责任,罗纳德· 德沃金建构了一种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试图调和平等与责任以弥补这种缺陷.德沃金主要以"昂贵嗜好"为例探讨了人们应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即"敏于抱负".本文认为德沃金调和平等与责任的努力是不成功的,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之间存在张力,原因在于,一方面,德沃金对选择与环境这一资源平等最根本的区分是不成功的,另一方面,"敏于抱负"的原因是不充分的,同时选择深受原生运气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打工妹作为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生群体,有着多重身份认同:模糊的阶级身份认同、矛盾的族群身份认同以及清晰的性别身份认同.打工妹的多重身份认同主要是建构主义的结果,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打工妹承受来自国家社会主义、跨国资本,以及家庭父权制的三重压迫.打工妹多重身份认同的影响在于导致打工妹权利的缺失,应该在打X-妹的"自我充权"行动和国家的"增权行动"的双重作用下保护打工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什么的平等"是分析和评价平等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当今政治哲学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比如福利平等、福利机遇的平等、可获得性利益的平等、资源平等、可行能力平等以及复合平等等各种平等理论。虽然人们在该问题上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但是这些平等理论持有一种道德平等的共识,其中的分歧只是在于何种平等理论能够体现这一根本的平等理念。  相似文献   
9.
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进路,罗纳德.德沃金所建构的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资源平等的理论目标是"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实际上,这两种理论目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敏于抱负"与"钝于禀赋"相互消解。德沃金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其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的内在张力,并试图以"虚拟保险市场"来化解它。德沃金的这一尝试是值得商榷的,原因主要在于虚拟保险市场既不能实现"敏于抱负",又不能实现"钝于禀赋"。  相似文献   
10.
自<正义论>出版以来,分配平等主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配正义理论之一,伊丽莎白·安德森(Elizabeth S. Anderson)称之为"运气均等主义"(luck egalitarianism).②这种理论有不同的变体,但是对这些不同的变体来说,其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即人们拥有的利益的不平等如果源于人们自愿做出的选择,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些不平等源于未经人们选择的环境因素,那么这些不平等就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