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蓬勃兴起,商标的价值和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所重视。 究竟什么是商标呢?商标就是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用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形的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顾明远教授说过:“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因素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顾教授的这段话,也正道出了我们进行教材对比分析研究的目的,不仅是掌握世界母语教学发展趋势,探讨世界母语教材编写新理念、新思路,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衡量我国语文教材质量和语文教学水平,为编写我国语文教材、制订课程标准、改进教材教法提供借鉴和依据。一教学理念及目标对比分析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华人占70%多,政府非常重视华语教育。《中学华文课程纲…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反思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熊川武在《论反思性教学》中指出:所谓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学主体(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 2 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 ,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探索继续教育的新路子 ,提高教学系业务领导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遵循“教育首先受教育”的原则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邓春林同志亲自带队 ,率领院教务处处长、各教学系系主任一行 1 5人 ,于 1 0月上旬到教育部华东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 1 5天的研修学习考察。学习期间 ,听取了专家学者关于“教育宏观背景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作为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补偿的态势语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态势语的正确运用,以使学生在“可视可感”的言语表象中感受到理解与关注,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句式,把它与“被”字句比较更有必要。从主语的定指性、全句施事受事的位置、谓语动词的性质、“被”的可替换性、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全句宜用的人称主语的感情意义、相关句式的转换及移位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内在联系,从产生的时代、谓语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及所加状语的最少数量、“被”是否引进施事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到语文课程改革的反思,理想与困惑并存;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继承与创新并不矛盾;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更要与国内本土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一、解读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色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和各种文选读本到今天的广泛联系经、史、哲、文艺、历史、科技等综合内容的精美的教材 ,语文教材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2 0 0 1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新版语文教材 ,小学、初中各三套。这三种版本语文实验教材是依据新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编写而成 ,各版本力求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内在精神和要求 ,与传统的语文教材相比 ,确实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根据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种语文实验版本 ,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现代教学意识及行为目标应及时进行调整。结合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实践,提出培养语文教师现代教学意识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口语作为现代社会信息载体并已进入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今天 ,对作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自然综合体现的口语表达的研究 ,无论从语言学理论建设或是从语言的实际应用方面来看 ,都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的。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一些口语运用实例的分析 ,对口语表达的理论与运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