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的大动荡时期,也是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大迁徙、大融合时期.当时,融合的规模之大、民族之多、人口之众,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各族人民经过这一时期将近四百年的长期杂居、通婚和接触,逐渐和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汉族融合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不仅给汉族输入新鲜血液,使它增添了活力,还使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加速了  相似文献   
2.
一赵郡李氏发轫于西晋,据《新唐书》卷72上《宰相世系表》载:李楷官至西晋司农丞、治书侍御史,因为“避赵王伦之难,徙居常山。”又《北史》卷33《李孝伯传》:李楷“位书侍御史,家于平棘南。”所以,徙居于赵郡平棘的李楷,是为赵郡李氏的第一世始祖。赵郡李氏的二世、三世和四世,大体上处于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在史籍上有姓名和官职可  相似文献   
3.
渤海封氏是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的名门望族,与同时期北方士族相比,有自己家族鲜明的特点。研究封氏家族的变迁,对研究北朝历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次融合,民族之多,规模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从东汉末迄于南北朝,进入黄河流域地区的少数民族,除匈奴、鲜卑、羯、氐、羌外,还有丁零、乌桓、蛮族等。他们在和汉族融合之前,已不断互相影响与融合。匈奴人主要是南匈奴的后裔,另有匈奴分支屠各、卢水胡、南匈奴和鲜卑融合的铁弗,以及稽胡等。鲜卑有聚居在代北的拓跋部、辽西的慕容部,匈奴同鲜卑融合形成的宇文部,还有散居在青海的秃发部。丁零又称敕勒或高车,进入中原地区的称为丁零,他们主要分布在定州、相州和并州,翟氏这支丁  相似文献   
5.
6.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是否蕴含着心中不可解脱的忧愁?但我喜欢下雨,透过那晶莹的雨帘,聆听淅沥沥的雨声,思维静止,身体飘逸,寻找着雨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含义。一个下雨天的早晨,打着伞,在雨中漫步,倾听着雨的交谈,似乎也投入到其中了,很有趣味。我毫不犹豫地把余秋雨的《晨雨初听》买回家,坐在窗台,伴着雨声一头埋进晨雨中……雨默默地从天空下来,默默掉到地上,最后又回到了天空。合上书,彷徨、失望、思索渐渐涌上心头。书中四十多篇散文,大多是有感而发,为文而序。从古至今,看似泛泛而谈,实则寓意深刻。余秋雨是一个智者,他善于捕捉那雨点…  相似文献   
7.
有关北朝博陵崔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朝以前,博陵崔氏的社会地位与清河崔氏基本相埒。及至北朝,从人物业绩、官品、爵位和担任中正的概况等多种角度审视,其政治、社会地位已逊于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北朝博陵崔氏的国婚率虽不高,但存在异辈婚。它同汉士族的婚媾高居首位,特别是与赵郡李氏联姻独多,其中并未发现异辈婚现象。北朝时,博陵崔氏有两支徙居太行山麓,崔昂房支约在北魏与东魏之交举族迁至今河北平山县;大房崔伯谦房支则在北齐时移居于今河北鹿泉市  相似文献   
8.
北朝范阳卢氏形成冠冕之首的诸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朝范阳卢氏形成为冠冕之首,仕宦显达是必备的条件之一,但它并未起关键作用。本文认为范阳卢氏的婚姻举措是构成其冠冕之首的主要因素。当魏孝文帝改革后,范阳卢氏与皇室通婚高居首位,对提高其政治和社会地位至关重要。同时,与汉族名门联姻,亦有利于门望的提高。范阳卢氏累世以儒学作为“家学”,尤精于三礼。它利用文化上的优势,对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亦是构成冠冕之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朝清河崔氏的曲折发展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河崔氏兴起于魏晋,到北魏前期已臻鼎盛。崔浩被诛使显赫房支惨重创,一蹶不振,家族重心逐渐转移至徒居青齐地区的房支。北魏后期,崔光、崔亮以其“家学”与身世,适应了魏孝帝改革的需求,仕途腾达,致使家族兴 旺起来。北朝时不表河崔氏有部分成员仕于江南宋、齐、梁三朝时不表河崔氏有时间跨度大,人员众多,为北京其他士族 。清河崔氏在婚姻关系方面亦有别于其他北方士诞辰地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