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部分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3.98388Ccu2+(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化学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化学科学本身也将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这对中学化学教育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以往相比,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全面改革,化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开放性人才,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3.
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