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佘庄墅 《青年记者》2017,(29):79-80
情绪记忆又称为情感记忆,是指某种情境或事件引起个人强烈和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时,对情境、事件的感知和记忆.在回忆过程中,只要有关的表象浮现,相应的情绪、情感就会出现.①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乃至全球人民共同的创伤.长期以来,我国在对外传播中主要通过创伤呈现试图唤起国外民众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情绪,进而建构起全球苦难记忆.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现如今,80多年过去了,国外民众关于该历史事件的记忆已经出现断层。对此,自2017年9月起,笔者一方面委托朋友在外国向国外民众发放问卷,另一方面亲自走访南京、北京、广州等地区向来中国旅行、工作、学习或定居的国外民众发放问卷,希冀能够粗浅地窥探当前国外民众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认知情况,并为后期我国开展相关对外传播活动提供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了纪念长征胜利系列活动报道.其中,新华社自9月16日开始联合腾讯视频网推出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以三个年轻人的视角,综合运用各种网络传播元素,再现红军80多年前的艰苦历程. 《红色追寻》系列网络直播节目的优势 1.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强 《红色追寻》节目采用网络直播形式,并借鉴户外综艺节目的娱乐元素,顺应了当前发展的潮流,既能分享这一巨大的市场资源,又符合受众的兴趣爱好,节目吸引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正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期间,多名国际友人自愿来到南京城并成立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搭建难民营收容我国受害民众,被称为"活菩萨"和"守护神"。同样得益于这群国际友人,南京大屠杀事件才能在前期受到广泛关注和传播,引起国际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家仪式是由国家正式主导或派员参加,出于某种原因周期性或指向性进行的程式化活动。有的学者将其分为:社会仪式、文化仪式、政治仪式、美学仪式等。而国家仪式传播则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各类仪式为载体,以大众传媒为中介,以国内外公众为对象的一种传播活动。近年来,国家仪式传播越来越成为我国开展政治传播的重要方式,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纪华文全国报刊发行检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报纸总零售环比下降8.87%,达到历年下降最高值: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发行市场环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0.83%。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发展,传统纸媒日益呈现出萎缩的趋势,传统纸媒必将消亡的声音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