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1986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纪念馆在延安清凉山开馆。记者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沿着山坡拾级而上,展览大厅就展现在面前。红色的馆牌上是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前,是一座汉白玉雕象,再现了当年新闻出版工作者的风貌。雕象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沿着扶梯进入展室,映入眼帘的是陈毅的诗:“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向九洲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随着  相似文献   
2.
1986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纪念馆在延安清凉山开馆。记者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沿着山坡拾级而上,展览大厅就展现在面前。红色的馆牌上是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前,是一座汉白玉雕象,再  相似文献   
3.
延安,是作为革命圣地列入史册的。《延安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有人以为,报纸特色不应局限在地方特色上,还应有时代特色、风格特色等等。我们以为,地方特色是报纸个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有地方性的报纸就越有社会性,它以“这一个”而区別于其他报纸。所以,我们不断在“延安”两字上作文章。在宣传上,我们遵照“加强指导性,扩大信息量,办出延安特色”的宗旨,充分  相似文献   
4.
搞新闻的,常注重那些名厂、名家、名单位,去这些地方采访的人接踵而至,甚至踏破门槛。因此,一些人私下戏称新闻界是“嫌贫爱富”。此说,我不敢苟同,但忽略贫困落后地区,以致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却是常事。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如何帮助他们寻找致富的钥匙?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有扶贫帮困的任务和政策,新闻宣传也应如此。特别是作为一张地区性的党报,更应该把扶贫帮困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延安报社委会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十年来,全地区的大多数地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还有一小部分边远山区变化不大。这些地方条件差,经济发展的底子也最差,生活条件最苦,工作难度最大,如果能把这些地方促进一下,不但  相似文献   
5.
与狼共舞     
文革后期,我从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下放到吉林省安图尔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当时的说法是,我是学生态专业的,到偏僻的林区是结合专业,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新”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在我们的报纸上、电台上,却有不少新闻是冒牌货。有的是用旧闻冒充新闻,有的根本不具备新闻的价值。此类稿件多了,读者不生厌也生烦。  相似文献   
7.
延安报自1979年复刊以来,不断改进副刊。除每周一期文艺副刊《杨家岭》外,又增加了综合性副刊《周末》和《文艺生活》。现在每周三期都有副刊,并且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颇受各方面的读者欢迎。该报的副刊,在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花了不少功夫。为了配合党的宣传中心,每年都搞一两次征文活动。象《八十年代》《纪念党的六十周年》《我爱陕北》等征文,得到了省内外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的支持。仅《我爱陕北》征文,就收到各方面来稿1,500多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