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访谈录撰写过程中,总是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句话:"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社会的中心,如同扔进水面的石子,周围的无数涟漪皆以其为中心,发生或远或近、由亲及疏的联系。这种社会格局下,中心势力越大,产生的圈子就越大。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便是体现。因此,中国人对世态炎凉最为敏感。一旦家道中落,人情骤然变薄,轻则白眼相向,甚者落井下石,  相似文献   
2.
尘世中人,无不歆羡自由,却无时不在局限牵扯之中。如果说,自由是精神对肉体的脱离与超越,那么或许可以说,读书是最好的解脱之道。世间有书千千万,好书的特征却始终如一:智慧永远比知识更重要。读这样的书,可以感受沧桑变换中的生命之美,可以体悟人之为人的真谛所在,仰天长啸可见其烈,故国神游可见其哀,上下求索可见其诚,禅房花木可见其幽。展卷而读,虽身处容膝之陋,却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物外,心灵通彻。这是读书人的福分。倘若所读之书中有钦佩之人,向往之事,乐趣又自不同。读书便成神交,不仅见其面貌,且能迎其精神。久处其中,水乳交融,与前贤往事起居唱酬,不免沾染许多清爽之气。蓦然低头,看人间自家皮囊,迎来送往,夙夜营营,恍惚间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难免兴起庄生人蝶之叹。天清地浊,上下判然,如非借彼青箱黄卷,何能脱此人间躯壳,轻盈物外?于是,就格外珍惜上天赐予的福缘。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生产生心理偏向的原因 1.升学考试一直都坚持着考分高低定乾坤的做法。 由于社会评价机制的传统性和单一化,对校长、老师的水平高低和能力强弱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总是以升学率、重点率等来衡量,有些地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持此道,结果是很大部分中学特别是重点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不得不抓考试分数,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编纂于泰统一全国的前夜,尽管书成众手,但体例严谨,有机地融合了当时各派的思想,形成一家之言,能较全面地反映战国时期思想自由、讲求个性与实用的整体特征.本文正是通过对该书的研究,试图了解战国社会功利思想,尤其关注战国时期人作为个体的出现与特征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人对自我的肯定以及与群体-社会既独立又迎合的关系,从中看出在一个传统秩序与信仰缺席的时代人的处境与心态.  相似文献   
5.
礼不二嫡观念是一夫一妻制的理论基础,但因战乱等因素出现的前母问题却对这一基础形成很大的威胁。而如何处理这个礼经从未规定但现实中屡见不鲜的难题,成了对魏晋时期礼学家的极大考验。从西晋到东晋,从不应制服到交相为服,寻求适合时代发展的变礼之中,成为礼学家的重要目标。表现在前母问题上,二嫡产生的嫡庶问题因为这种寻求变得不再重要,家族和睦、父慈子孝才是变礼之中。礼制本就有经有权,变乱之时,最须权变。但权变并非全无规则,随波逐流,而是在明确制礼本意之后,能根据时势,加以调整,使之既合于礼意,又能够化解实际难题。这样的权变,既对丧服制度形成挑战,也为它的逐渐完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传统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传统婚俗面临着弱化和消亡的危机.如何实行既富有传统婚俗风格又兼具现代文明特征的新婚礼,实现传统婚俗的转型,保护传统婚俗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山西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汉族传统婚俗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其文化内涵以及发展与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探讨传统婚俗的转型和保护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鹏 《山西档案》2012,(4):5-16
林鹏先生是一个率性之人,像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率性是一个好词,但是如果忽略了它背后的苦难和纷乱,就显得有些轻薄。嵇康是大名士,有才学,有见识,文章写得好,人也长得帅气,似乎很有率性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区域研究的兴起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这样的转变并不孤立.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中国史学界普遍遵循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展开研究,张调把中国的广大国土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当前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一定要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而设计。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得到发挥时,教学过程才能优化,教学效益才能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尽量让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尽量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荣宝斋是个老字号。中日甲午海战那一年开业,据说题写牌匾的还是光绪的老师大名士翁同龢。那是1894年,是近代中国充满屈辱又波涛汹涌的年份。但是,对于这家位于北京琉璃厂的百年老店而言,最大的变化不过是将原先的店名从松竹斋变成了荣宝斋,继续经营文房四宝、文玩字画,又从原先印制科举试卷拓展到缙绅录。试卷是为了读书人求取功名,记载京城官员名录并随时更新的缙绅录更是做官必备的护身符,一时半刻也少不得。民国建立后,读书人做官的途径变了,社会上却多了好些身份自由的文化人。荣宝斋因时而动,传统的文房四宝之外,又为书画家挂笔单卖字画。而且,因为态度谦诚有礼,价格公道,很快成为琉璃厂著名的门店。当时有名的画家,如号称“北溥南张”的溥心畲、张大千,还有一些起初名气不大的画家,如齐白石、董寿平,他们的作品都常在这里售卖。这段时间,荣宝斋还延续发展了传统的木版水印技术,应郑振铎先生之邀,印制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影响深远,至今仍有翻印。得知张大千从敦煌临摹壁画归来,王仁山经理登门拜访,最终由荣宝斋负责印制这些临摹画,推向市场后,反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