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我们每年要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祭祀黄帝陵的礼仪活动。这种礼仪与祭祀神灵的宗教礼仪不同,它表达的是后人对于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表达人们对于认识把握了“道”的有道之士的景仰之情。其特点在于,它并不是崇拜神灵的仪式,而只是人们崇敬“道”的表现,它应该属于我国古代以来形成的“敬道”礼仪。祈祷、祷告、赞颂、参拜、献香、跪拜、磕头等,都是宗教信仰活动的特定礼仪方式。关于向神灵进行祈祷或祷告,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者,总的态度是,既不从事,也不支持。即使举行祭祀活动时,也不进行祈祷或祷告等活动。儒…  相似文献   
2.
将中国古代宗教和西方的基督宗教等相比较,也许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似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古代中国缺乏有强烈人格色彩的至上神观念,缺乏至上神创造、主宰、拯救世界的观念,也缺乏人应该信仰神、归顺神从而向神祈祷、祷告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宗教思想发展历史上,原始  相似文献   
3.
正张先生好!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各位同门,各位学友,大家好!拜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一书,让我穿越,回到过去,回到学生时代聆听老先生讲课、谈话的种种场景,晏然愉悦,历历在目。结合过去数十年受教于老先生的回忆,学习本书,浮想联翩,感动于心。有一些学习体会,很愿意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1993年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入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4.
人们越来越清楚,思考中国思想的新发展,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学都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都是辩证思维,并落实为历史思维;这种相同,是两家思想学说进一步沟通的基础。而两家思想学说的不同,既反映了各自产生和发展所依赖的不同历史条件,针对着具体的不同历史问题,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成为理想的人的道路的多样化;这就为两家思想学说的进一步沟通甚至融会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思想史愈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学科。在世纪之交,全国各地学者汇聚一堂,总结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成果。确立21世纪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战略,编著一部《中国思想学术史》。1999年9月21日~23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了“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暨《中国思想学术史》编著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岂之先生作了《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报告,对50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和评价,提出了发展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编著《中国思想学术史》的方法论原则,引起了与会…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时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工作和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指出了工作重点,布置了高等教育的最高任务;  相似文献   
8.
贺麟“宗教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所说的宗教精神,包含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需要等在内,是追求超越现实,“与上帝为一”的精神,而所谓“上帝”则指“真理、人民、大自然”。他从化哲学层面,以欧美现代化历史为例,认为宗教精神对科学“有保护促进之功”,“有助于科学的发展”;认为宗教精神也是近代民主精神的基础,是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民主不如欧美发达,原因之一,也许正在于缺乏这种宗教精神。所以中国传统化的现代化,铸造中国人的宗教精神,是必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心性的意义是什么,需要诠释。诠释的第一步就是说明。对小性的意义进行说明性诠释,是中国学术史上的悠久传统、但专门从心性论最繁茂的宋明理学角度,实事求是,科学地揭示理学各派在心性问题上的异和同、源和流,却不多见。巴蜀书社新出版的蔡方鹿著《宋明理学心性论》,(1997年3月版,以下简称《心性论》)可谓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将宋明理学心性论分为四个阶段,即北宋(邵雍、张载、二程)、南宋(胡宏、张、陆九渊、朱熹、杨简、功利学派的批评)、元代(许衡、刘因、吴澄)和明代(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罗钦顺、王廷相、…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从黄帝开始。由于时间相隔久远,黄帝和我们今天的具体历史联系,目前还有不清楚的环节或方面。比如,夏朝以后的历史我们大体清楚,黄帝到夏朝之间的历史就有很多不清晰的地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依然是史学界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黄帝文化研究,正可以作为其中一个专题,弥补、填补和丰富之。我们现在对黄帝的看法,深受司马迁黄帝观的影响。黄帝和我们今天相差5000多年。但我们说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发展进程。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