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试点的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作用日渐显现,为中职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困惑及课程衔接不适当的现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从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比重调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平台课及专业技能课的合理安排、具有“3+4”特点的基础文化课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的确立、师资和实训资源的互享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被称为全球出版业的“奥林匹克”。《对外大传播》曾以《再谈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为题进行策划, 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图书出版的重点稿件,令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外宣领域对外出版的现状,这些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书籍走向世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了这个平台,为了使读者更近距离地触摸世界出版业的脉搏,本刊最近采访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展览部经理季清斌。曾经参加了16届法兰克福书展的季清斌,可以说是出入书展的“沙场老兵”,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外宣出版业走向海外的历程。他的一些见解也许会给国内新闻出版行业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情境的创设。其实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曹晓娟 《考试周刊》2014,(55):170-171
本文以高职《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例,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对该课程建设进行论述,为高职同类课程的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3月17日上午,和风送暖,春意盎然。在这生机勃发的日子里,第17 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简称哈洽会)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发布厅举行。黑龙江副省长王利民、国家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出席了这次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7.
长安街的玉兰花绽放枝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000多位政协委员会聚北京,大会发言、小组讨论…一次次发言,一个个建议,凝聚着委员们的思考和心血,透射出他们认真履职的情怀。笔者就"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何倾听世界的声音,了解世界的进步与对话"等问题,分别在委员驻地和人民大会堂采访了十几位委员。他们分别从事新闻出版、外交或外事工作,行走在国与国之间,有着丰富的涉外阅历和深厚的思想积淀。聆听着他们闪烁智慧光芒的见解和认知,笔者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局之年、北京奥运之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这些委员们畅谈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联系自身对外政治、文化、经贸交流的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十多天夜以继日的奔波和采访中,笔者留下了诸多感慨。"两会"上有幸遇到这些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面对这场思想的盛宴,面对平时在书本上难以读到的"稀有资源",怎能匆匆而过?尽管身心疲惫,但笔者尽可能接近每一位委员,在智慧和思想中穿行,使人感奋,催人前行…"结束了紧张的采访,带着一身的征尘,在片刻的停留中,把采访到的全国政协委员们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对外传播"的思想和观点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汇集起来,以飨读者,希望能给在外宣工作领域的工作者带来启迪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江苏试点的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作用日渐显现,为中职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困惑及课程衔接不适当的现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从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比重调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平台课及专业技能课的合理安排、具有"3+4"特点的基础文化课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的确立、师资和实训资源的互享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其规模之大和效益之巨在世界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十七大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记者向新闻发言人朱之鑫提问关于三峡大坝的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他甚至提出“您是否认为建造三峡大坝是一个错误呢?”这种对三峡的质疑和误读,很令中国人费解。三峡工程不仅为中国解决着问题,也为地球村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三峡工程到底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三峡工程将如何解决人们关注的生态环境呢?2007年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向中外记者介绍了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后,就直接回答了现场记者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1]多边谈判破裂的情况下,我国继续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2]排放量最终要比2005年少40%到45%。我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