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标签,但其内涵却言人人殊。儒家哲学是天道与人道的会通,"圣人"是"天人合德"的典范。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赞美孔子体现了儒家至德"中庸"之"时中"。"圣"即"通","时中"必然基于"主体—本体"之自通。儒家的"天道"表现为"天时","人道"之心性本体也具有内在的时间意识。"圣之时者"提供了"天人合一"在"时"中证成的可能性。"时"的内涵与情感、艺术、体知等都有关系,体现了儒学的独特价值,是一种整全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的人文反思杜维明我感到非常高兴能有这个难得的机缘参加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和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合办的第二届唐君毅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我有幸在中学时代便曾亲聆唐先生的教诲。50年代,他曾应台湾"东方人文学会"的邀请到台北来讲学。有一次...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全体会员国一致通过2000年为“和平化年”,而2001年为“明对话年”,充分显示了和平及对话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深刻地反应了人类全体对种种矛盾冲突和抗争的残酷事实仍深感忧虑和恐慌。因此,“地球村”的出现带来了全球生命共同体的曙光。但生态、科技、信息、金融、贸易、投资、交通、旅游、通信、移民、娱乐、疾病、毒品和暴力种种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书写方式是心下之身,心与身是统一的,个人与社会也是统一的。一般看法为,中国文化里“独立自主人格”缺失,这失之片面。中国文化是试图在社会关系网络里规定个人与家庭的地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以个人为基点“推己及人”,推及社会。所以强调立己必须立人,己达而达人。  相似文献   
5.
朝向一首诗     
杜维明 《大学生》2014,(1):102-104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杨牧在北京大学与北大陈平原教授,著名学者杜维明以及众多学子,共同探讨诗歌之美。北大五四诗社的学生在活动开始前朗诵了杨牧的《瓶中稿》。  相似文献   
6.
7.
人文学和高等教育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近年来,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和儒学研究教授杜维明先生曾多次就人文学及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人文学普遍被边缘化的现象,作过精深的阐述。①杜维明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向一直非常关注。2002年9月17日,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风泰和中国高等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副校长就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问题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杜教授和来访的校长们就人文学和大学教育作了一次座谈。本文是基于杜维明教授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加工和编辑而成的,成稿后杜教授百忙中审阅并予以首肯。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的汉学研究,在美国开风气之先,而且一开始就有进行东西文明交流的意图。早在1879年,当许多美国人还不知中国在哪里时,哈佛大学就已经从中国聘请教师,来康桥(Cambridge)担任中文教席。这在当时不啻石破天惊之举。虽然最初的动机多半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例如对华经商的需求)以及文化输出的迫切(如传教活动的方便),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各国学者从"多元视野"观照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再次构筑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里选登的主要是对传统汉学(Sinology)与"中国学"(China Studies)及其关系的不同见解,以及对中国文化学术传统的较新看法.中国学脱胎于、基础于汉学并且扩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实际上是跨学科和多层面的,这渐成共识;但是,如何继承汉学传统,如何对待资料及其考据和整合,则要进一步讨论.本文据速记整理,可以窥见一些正式论文集看不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问:新加坡政府最近一直在强调亚洲价值观。根据您的理解,亚洲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倡亚洲价值观又有什么积极意义?答:这不仅是新加坡的问题,马来西亚,乃至日本、台湾、中国大陆也提这个问题。一个很具体的情况,就是1993年的曼谷会议。那次会议,有49个亚洲国家签署了《曼谷人权宣言》,日本没有签,可能是基于政治因素。《曼谷人权宣言》就想办法突出亚洲伦理的特色,以面对西方人权的挑战。根据我的理解,具体地说,在很多基本的价值取向方面,亚洲伦理和现代西方文明之间,有许多相异的地方。其一是出在对人的理解上。到底人是一个孤立绝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