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谁在模仿谁?     
中国古代文学的天空好像是属于男性的,极少数的女性作品只是寥落点缀的晨星.由于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子在文化上没有地位,女子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女论语>、<女诫>、<女范>之类,不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在父权文化体制下,女性被剥夺了各种权力,她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自由行动,在深深的庭院里锁尽了自己的才华和青春.在文学上女性也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和模仿男性.但是,女性并不是生来就这样的,最初的那朵美丽的文学之花是女性培植的,在几千年前那块带着原始的质朴狂野的土地上,是男性模仿女性,是女性创造了文学.  相似文献   
2.
剧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既能呈现社会文化,又有塑造社会文化的功能。从旧式茶园向新式舞台的转变,显示了清末在阶层和性别关系等方面的社会变迁。新舞台在表演上对感官文化的侧重,则反映了进入现代之后,都市人在精神生活上的相应转变。对生动形象的着迷、对传奇的热衷,正是大众时代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在正史里,她是道德的化身、伦理的符码;在文学作品里,她是愿望的化身,美丽、温柔、善良、节烈、痴情,不重名利财富,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这是中国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明”一词意义的嬗变切入,以“文明戏”为个案来探讨现代性和都市文化的问题。作为一种探索现代化方式的文明戏,是非成败该如何估量?新文化运动者为了打造自己的现代性而刻意把文明戏建构成“封建余孽”,自己却陷入另外一种文明陷阱当中。在宏大叙事背后.女性文化和大众文化却融汇形成一个文化空间,疏离于宏大叙事却又无言对抗,成为一种隐约的政治表述。  相似文献   
5.
林存秀 《文化学刊》2008,(2):137-143
在一段政治倒退的时期,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文明戏却繁荣发展,难道是复辟导致了繁荣?从产生之初,文明戏一直作为精英批判的靶子,劣迹斑斑而必然消亡,这是事实还是想象?精英与大众、传统与现代、政治与文化,在复辟时期的上海这个舞台上到底上演了怎样的一幕?本文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做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