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由于建设背景及理念趋同于现代城市,近代城市历史地段相较于古代历史地段,虽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同样的破碎化危机,但其留存和延续的要素类型、空间结构呈现出相对丰富的差异性。尝试从织补理论的系统整体观和文脉主义思想出发,结合近代历史地段的遗产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探讨“要素识别+核心激活+骨架链接+网脉通络”的织补理论更新路径。以重庆北碚老城区近代城市历史地段为具体研究案例,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存的破碎化问题,提出基底格局保护、城市肌理修复、公共空间缝补、城市网脉激活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当前历史地段保护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响应山地空间特征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困境。公园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与模型,是营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创新途径。基于公园城市理论溯源与多元途径探索,对标建设目标与实践路径,针对山地空间特征制约下的地域城乡风景彰显不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较低、山地社区活力品质趋弱等问题,提出城乡一体背景下的区域风景建构、山地水绿交融下的局地生态优化、立体组团式的市民休闲空间布局等建设策略,以期对不同地域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