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6年8月1日开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央对外新闻单位乘青藏列车采访团”在青海、西藏两省区采访,历时七天.沿途经过青海的西宁、格尔木,西藏的拉萨、当雄等地,就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运营状况,对西藏、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农牧民生活改变,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广泛采访。来自全国32家对外新闻媒体的51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报道活动。大规模地组织各路外宣媒体采访西藏,这是第一次。谈及组织这次采访的背景和起因,领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说: “三年以来,国际、国内都非常关注青藏铁路的修建,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外的报道很多,大部分报道是负面的,主要是引用国外从事“藏独”分裂活动人士的话来说三道四。因此在通车以后一个月,我们想组织记者乘青藏列车去亲眼看看通车一个月以来的实际情况.作个判断,让西藏、青海当地的各方面人士说说他们眼中的‘环保路’、‘幸福路’、‘致富路’,可能更有说服力。” 记者们此行肩负着向世界介绍青藏铁路和通车后藏区人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使命,大部分人又都是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让记者们兴奋不已的不仅是列车途跨越莽莽昆仑.穿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绕过藏北草原,直抵拉萨,还因为对他们来说列车就是捕捉新闻的一个绝好渠道。乘车途中,他们接触到乩车长到调度中心,乘务员等铁路沿线的基层人最;到了青海、西藏的藏区后,他们可以直接到普通藏民和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建设者家中.和他们进行交谈。一路走下来,他们不但获得了很多新闻故事,而且也产生了很多感受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中国西藏文化周”已举办了四次,只有这次是第一次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香港举行。被誉为人间香格里拉的西藏,在世人眼中是“谜”一样的地方。外国记者基于对它的陌生感经常也会作一些片面的报道。为了澄清外界对西藏的模糊印象,肩负“说明中国”职责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通过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将西藏的纵切面、横段面都展现在外界眼前。当记者问及为何选择在香港办“中国西藏文化周”时,国务院新闻办西藏处有关负责人士说:香港是国际公认的大都市.不仅是经济中心.还是信息、新闻中心。国际上很多新闻社都在这里设有机构。香港本身的媒体也丰富、活跃。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一国两制,处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香港媒体对西藏问题并不完全了解,面对西方的误解。有必要通过香港的媒体平台向世界介绍西藏。也让香港人不仅要知道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还要了解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2005年7月15日-7月21日,在香港最有名的国际会展中心大厅举办的本次展览,面积相当于北京展览馆。其中的西藏活佛团为港诵经祈福盛会把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厅里达到近万人,可谓人山人海。在这之前,国务院新闻办已就“中国西藏文化周”出国办过三次展览.相比较而言,在香港的活动规模和影响更大。究其原因,是因为活动的主办者抓住了受众特点——香港是一个生活节奏很快的社会,但佛教信仰程度特别高,办这样的展览不仅政府欢迎,市民也欢迎。  相似文献   
4.
用白皮书做好涉藏外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皮书成为涉外宣的有效武器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达赖集团长期的分裂宣传活动,由于西方敌对势力为分化、西化中国而对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纵容和支持,使得国际社会存在着一个“虚拟的西藏”,存在着所谓的“西藏问题”。所谓“西藏问题”完全是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出于反动的目的沆瀣一气,通过共同编造和散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