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向来为各派思想家及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它反映了人类认知问题的常见困惑,那就是"名"与"实"的非对称性。由此而言,名词背后的"那一个",才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应该关注的对象,而非某一个名词本身。以"正名"方式来考察事物之"名"与事物之体、用等问题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循名责实"。据此而应用于学术研究,则对文道观念之"文"进行探讨,应考察不同的"名"所指向的共同事物之"实"。以此思想观照先秦时期的"文",发现其表述方式和内涵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古诗长调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主线和情感主线有机交织的"复合式结构",按照欧诗中复合式结构之两条主线的结合方式,可以把欧诗中的复合式结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岂(+)……(+)"或"(+)……岂(+)"句式和"……(+)而……"句式为基本构型的复合式结构形式,另外一种是以情感的发展来统摄事物景象的复合式结构形式。欧阳修形成复合式结构这种诗歌表现形式,经历了长时期的探索。欧诗的复合式结构表现形式,对宋诗发展过程中形成"破体"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形成宋诗主体面貌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开拓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3.
4.
论两宋“理学诗派”的文学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诗派的诗歌创作主题多与理学范畴相联系,具有儒语的特征,是理学范畴与命题的诗化表达。理学诗派诗人往往特别注重以意裁景、强调顺着物境平坦顺遂地表达理学的相关命题,理学诗派诗歌的境界也因此而得以提升,并影响到其诗风的总体取向。理学诗派以审美方式而沟通自然界与价值界的探索,以及在诗境构建等方面的努力,除了具有哲学层面上的独特贡献之外,也为诗歌发展注入了新的因子,对理学诗派进行评价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五代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深重,由此形成了反常的社会心理。官僚及士人道统沦丧成为整个社会的风尚,知识分子普遍对政治表示了绝望,不再热心于实现救民立功、立德立名的抱负,社会风气向着缺少廉耻、不问世务、寄情声色发展。同政治局势动荡变化所导致的社会心理转型相一致,五代诗歌风格较之晚唐发生了转变,呈现出萧瑟衰萎、清冷感伤、绮艳靡丽、缺少怨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