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和余秋雨     
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在新近出版的《借我一生》和接受凤凰卫视陈鲁豫专访时,都谈到他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在他处于困境中对其的帮助,为此本刊约请作者撰文披露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文章充溢着师生之情——我和余秋雨相识在1963年。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研究生班结业后,被留在系内任教。那年夏天,余秋雨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院党组织分配我担任新入学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余秋雨是班干部,所以我和他接触较多。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时间是在全国高校统考之前,余秋雨入学那一年,报名考戏剧文学系的学生特多,据说将近3000…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是巴人文学主张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不但散见于他的许多单篇论文杂文和理论专著中间,而且也部份地体现在他的小说作品里。不论是在坚持和发展民主主义革命文学时期,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学时期,巴人都是一贯地鲜明地主张文学要适合人民大众的要求,要保持民族的传统的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他在谈到新中国文学作品时曾指出:“我们可以看到解放以后的新创作,就其形式来说,一般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形式(即更多传承于西洋文学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具有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3.
“左联”成立初期就英勇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他的思想和作品的成熟,无疑是在1928年以后。那年秋天,他从故乡浙江宁海来到上海,接近了鲁迅,接近了党的组织,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明显地产生了新的变化,迸发出异样的光芒。但是,柔石作为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有一个萌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他的短暂而光辉的生活之路上,留下了一条曲折的前进足迹。柔石的创作活动,最早开始于1921年。那时他是一个就读杭州的青年学生,曾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了新的文学团体“晨光社”,在“晨光社”编辑的副刊上发表过新诗,可惜这些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