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年10月,又签订了两个附约:《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割让香港并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还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相似文献   
2.
胡学彦 《出版史料》2009,(3):106-109
清末,浙江的篆刻艺术在全国占有独特的地位,“浙派”从乾隆时期的丁敬以后,风靡印坛一百馀年。丁敬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具面目,为“西泠八家”之首。除他以外,还有蒋仁、奚冈、黄易、陈豫钟、陈鸿寿,加上后来的赵之琛、钱松,一共八位杭州籍的篆刻名家,号称“西泠八家”。  相似文献   
3.
胡学彦 《出版史料》2011,(1):110-111
晚清偏处浙南一隅之瑞安,有孙家父子异军突起。平阳宋恕尝说:"自楼船下益,青盖入洛,武烈支裔,尽多留江表……其居吾州者,明以前未有闻。至皇代,始有著《礼记集解》之敬轩先生(孙希旦)及表章永嘉先哲遗书之逊学先生(孙衣言)、止庵先生(孙锵鸣)兄弟。  相似文献   
4.
清代末期,浙江官刊书以浙江书局刊书最多。浙江书局由浙江抚署建立,是官办的专业出版机构,所以又称之为浙江官书局。官书局的建立,是曾国藩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有感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主张振兴儒家文化,重振道统。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这样一段话:“《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人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文字狱与禁书活动可谓源远流长。有人把文字狱追溯到周厉王时代,恐怕为时过早,因为那时谤王多宣之于口,很少形诸文字,不能算。文字狱与禁书活动恐怕得数秦始皇,至今也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了中国以后,采取两项重要措施:一、"收兵铸金人",即把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这本非同一般的书在作者蒲松龄成书后并没有刻印,而到乾隆中期,《聊斋志异》从作者家乡山东流传到浙江,在严州首次刻印。也就是说,《聊斋志异》的初刻本是在浙江建德刻印的。《骨茎琐记》说得很具体:“《梦阑琐记》云:《聊斋志异》,乾隆三十一年,莱阳赵起呆守睦州,以稿本授鲍以文廷博刊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