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太学教育主体的太学师生,是汉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两汉时期的文化与教育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地区求学风气与求学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容易成为人文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扬州大学曹金华教授十数年呕心沥血之作《后汉书稽疑》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书对中华书局标点本《后汉书》做了深入的考校,全书约130万字,校文共计8500多条,是“国史”整饬与修订的重要成果.曹教授数十年耕耘于秦汉史研究领域,研究功底深厚,这次以旬年之力专注于此,广征博览,革故鼎新,力求振叶寻根,观澜索源,别伪求真,使位列“前四史”却有颇多衍脱讹误的《后汉书》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为东汉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探研提供了更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太学、郡国学、私学三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学设在京师,具有强烈的号召性;郡国学在地方郡治,贯彻太学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广教育,具有有效的贯通性;私学以其普及性、根基性,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太学的号召性、郡国学的贯通性及私学的普及性,带来了两汉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研究 ,作为西方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四五个世纪里 ,从最初的耶稣会士活动 ,到当代欧美史学的兴起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不仅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历史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对中国学者研究本国历史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一学术理路 ,胡志宏女士撰写《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大象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以下简称《导论》) ,较详细地介绍了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学术基础和主要成果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一《导论》通过纵向考察 ,把西方汉学分为四个阶段 :1 9世纪以前的欧洲汉…  相似文献   
5.
范正娥 《科教文汇》2007,(8X):31-32
两汉时期,太学、郡国学、私学三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学设在京师,具有强烈的号召性;郡国学在地方郡治,贯彻太学的教育理念,并积极推广教育,具有有效的贯通性;私学以其普及性、根基性,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太学的号召性、郡国学的贯通性及私学的普及性,带来了两汉教育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