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谐社会与教育相结合为和谐教育。达到和谐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冲突,协调是主流;然后解决的问题是方向,进取是主流;最后解决的问题是动力,创新是主流,情景设计,学生是主体,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方式方法随实际选择应用,达到新课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工程图学实践”的教学效果,开展了基于学生测绘能力提升的系列教学改革及分析.首先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着手,提出了提高草图绘制能力、开展三维建模教学及阶段考核的教学改革;然后对两届学生工程图学实践的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对比,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得到提升,但在零件图尺寸标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根据分析对比给出如何提高”工程图学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机械控制工程教学中的不足,在课程改革思路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工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认知型案例诠释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设计型案例提高实践环节质量。教学实践表明,案例驱动教学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了"3+5"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知识能力掌握为核心,构建了理论教学中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和电子控制的"3"能力课程群体系;以知识能力运用为核心,构建了工程图学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液一体化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5"能力实践体系。实践教学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出了具有强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机械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PLC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改善机械设备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工程为导向,开展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一方面将课程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利用工程项目背景来推进课堂知识点的教学;另一方面基于项目任务,利用实验和课程设计来强化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工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PLC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流体输配管网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广泛涵盖了建筑管网和流体机械的设计原理等内容,理论深度大,抽象度高,学生难以掌握其核心知识。据此,在教学中引入流体虚拟仿真实训环节,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和可视化程度,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该课程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19岁间,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影响其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实践及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群知识点多而抽象,且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与装配技术的工程化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群的理论教学中,结合工程案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来诠释知识点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基于机构创新实验设备,通过虚拟装配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及创新设计能力。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表明,基于工程的虚拟仿真与装配技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袁明新 《生态文化》2004,(2):52-53,55
离开林区差不多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时我的家住在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县城里。几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便在眼前飞逝掉,回想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最值得留恋、最有质量也最有韵味儿的要数在林区小县城里的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方院校机械类教学与实践中的不足,以“慧鱼”创意组合模型为教具,阐述了我系如何实行教学从“教师为主型”向“学生为主型”转变,实践从“单一、演示、验证型”向“综合、研究、设计型”转变的机械类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