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我们无法容忍以一种声音说话。 用一种权力话语限制和剥夺其他话语,不仅仅对于文艺、甚至社会各个领域都是有害的。 文字批评应限制在文学场而决非文学之外,而文学批评所要建立的恰恰是公正、公平和正义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悲剧意识不仅是一种审美观照中的美学文化产物,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历史旨趣,还深刻地蕴涵着人类在创造自己文明进程中的主体人格素质的发育水平和生命价值的取向.悲剧意识之于中国文学,其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觉醒,始于"五四"新文学.对于中国当代小说来说,造成其悲剧意识的衰落和悲剧把握的失衡与错位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社会中心价值的解体,而是真正立足于个人立场的生命信仰和理性价值系统的始终缺位.透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审美观照,其悲剧性还向我们昭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和话语结构流变历程,及其存在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时下在国内学界,言说中国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改革开放30多年的巨大进步举世瞩目,成就了"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之辩,但对作为中国改革内在驱动力的文化却关注不够。中国文化正形塑着中国当下的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改革中自我更新。作为新动力源的能量供给不足,这样的文化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自身内在紧张。因此,面对新一轮中国的改革进程,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改革中文化的动力和贡献,以及有效扩充其动力源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5.
6.
7.
江泽民人学思想的历史生成及其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人学思想 ,是由马克思人学直接开启生成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与价值统一的当代转换。其价值指向敞开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并引导当代中国人在现实与理想的辩证统一中 ,为理想而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8.
实系数的三次方程在什么范围内有实数解是一个有趣的课题,本文在这一方面试加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预见方程是否有实数解,其方法是利用排列组合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故而是初等方法.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排列组合的记号作广义理解,例如:排列数A3x之中的x就视作x≥3的实数,下面通过几例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观念表达了这样一种洞识,即人和世界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洞识指明了人与世界的同一,又指明了人与它自身的同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克服凌驾或外在于人的世界的超人主宰的对象意识,应该弘扬人作为类存在物的自我反思、自我觉醒所达到的自由意识。这种自由意识也就是人关于自身的本质和主体的自觉把握。简言之,以人为本,内在地要求人自由地占有它自己的本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