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司马光与熙丰时期的洛阳诗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熙宁、元丰时期的洛阳聚集着一批具有保守的政治和文化立场的政坛耆宿和道学宗师 ,他们以频繁的结社、唱和等方式形成一个独特的诗人群。论文以“诗可以群”为理论依据 ,关注于以司马光为中心的洛阳诗坛的创作活动 ,既是对诗歌史上客观存在的一段创作历程的再现与反思 ,同时也试图以文化的视角 ,通过诗歌来观照熙丰时期的政治、学术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面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困境,结合理论与实践,文章提出对古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强调原典精读、培养问题意识、合理使用课件、注重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力图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艺术感悟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创作过大量的庭园诗歌,并在其中寄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杨万里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庭园诗人,他一生酷爱园林,在游园、造园和写园中,通过想象、建筑和书写,建构起了"图景式庭园"、"实体庭园"和"书写中的庭园"三重与自己知音相契的文人庭园,在庭园中数次拒仕不出,"笔落而逝",殉于精神的清野。而庭园作为文人士大夫与政治的触媒,不仅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可居可游的知音场域,保全其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坚守,而且通过文人士大夫的书写得以留存,记录并延续了千古文人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执着的姿态。  相似文献   
5.
马东瑶 《小学语文》2014,(1):119-120
上面是两张杜甫画像。左边这张广为流传。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最敬服杜甫,曾作《老杜浣花溪图引》,其中两句说:“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可谓写出了杜甫一生忧国爱民之情,而这幅画,正是杜甫心忧天下的传神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