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们常把联邦时期墨尔本的华人社区想象成一个男人社区———男矿工、男菜农、男家具工人,大概还有草药师、水果商、蔬菜商、茶叶商和一大堆中国店铺老板等———全都是男的。总的印象就是一个男人主导的社区,男人在澳大利亚谋生,他们的女人则留在中国照料家庭。这一印象并非没有道理。维多利亚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857年,住在维多利亚的中国女人只有三个,而中国男人却超过25,000人。①到1901年,妇女仍只占澳大利亚华人总数的1.6%,到1921年也仅上升到6.7%。②如果把有部分中国血统的人口也计算在内,1901年,妇女在所有有中国血统的人口中也仅…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探讨“《银幕》理论”中的“文本分析”方法。20世纪70年代,围绕英国电影理论杂志《银幕》发展起来的“《银幕》理论”整合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前沿人文学科理论,发展了以左派意识形态-符号学-精神分析为框架的电影“文本分析”和电影精神分析方法,对现代电影理论影响很大;同时因其与以“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复杂的理论交织、缠绕关系,今天梳理“《银幕》理论”对增进我们对文化研究的理解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因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范式——托尼·贝内特学术自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社会科学家托尼.贝内特200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他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首先指出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特征:它在思维上是反本质主义的,将文本及其意义与作用置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文本永远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它与其他社会进程之间关系的组织和结合的不同方式。然后,贝内特讲述了他自己所做的文化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即他作为一个福科主义者对文化机构的社会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