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写法,“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序》),例如“书生报国:梁启超与康有为(上)”“谊兼师友:梁启超与黄遵宪”“肝胆相照:梁启超与谭嗣同”等等。这种写法有其新颖特别之处,但是,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作者生硬地把梁启超的一生分割开来,放到与各个人物的关系之中,使得整本书碎片化的问题严重。全书读下来,一个整体的梁启超的形象是极为模糊的。  相似文献   
2.
一、为民主辩护的两种思路美国学者卡尔·科恩说,“为什么要有民主?这是如今民主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最有效的为民主辩护是罗列民主在实践中的优点。我毫不犹豫地把这样的辩护称之为实用主义”,“它着眼于民主的效果或民主将导向什么,而不是着眼于民主的来源或根源”([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8~209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