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近代史研究》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丁守和先生为《二十世纪中国史》一书所写的序言。该书由我院历史系杨鹏程、左双文副教授主编,3卷80万字,将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诺诺,应承词,疾应曰“唯”,缓应曰“诺”。在古籍中,唯唯诺诺,就是唯上是听,唯命是从,不敢直言,不敢讲真话。谔谔,是有话直说,仗义直言,处事公道,怎么想怎么看就怎么说。不是吞吞吐吐,唯唯诺诺,而是实话实说,讲真情,说实话。由于敢讲实情真话,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学向称发达,史书很多。我认为下列各书,对于高校学生和研究生都是必要的,一般爱好者读读亦有益处。(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具体历史事件的典范。(2)司马迁:《史记》。是中国二十五史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亦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这世纪之交,文化研究成为一种热门,意见纷纭,各有所议。不揣冒昧,亦陈一见,以求指教。研究文化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千年绵延不断,影响深远,确实很值得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小生产自然...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就在安源、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积极开展和领导工人运动,在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为促进全国工人运动的团结和发展作了重大努力,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杰出的领袖之一。这里仅对刘少奇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事迹作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还在党的创立时期,蔡和森同志就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注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研究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他对党的建立、党的革命纲领的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危  相似文献   
7.
阎纯德教授: 您好! 您寄来的《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秋、冬两卷及信早收到了。本来早想写信表示谢意,并致贺忱。因为去年应约写两篇文章,拖了很久,刚刚脱手,至今才写这封信,实在是很抱歉的。 两期刊物,我都大体拜读一过,觉得编得很不错,选题好,面也较宽,文章有水平。可以想见您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很是钦佩。盼能继续前进,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做出更多贡献。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我也常这样说,有时则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然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民族文化或民族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点和出发点。然而这个“既有”,是既包括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包括近现代文化在内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自然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但毕竟较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性质不同的巨大变化和发展,而且其内容范围要广泛得多,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我总觉得,绕开近现代文化,而去从古代“寻根、找土壤”,那也不一定是进步,事实上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國眾多的文化典籍中,歷代奏議可說是獨具風采的文獻之一。無論是它的思想内容、文章風格或社會影響、歷史意義,都有重要價值和特色。研究或欣賞歷代的奏議文,整理和出版這類文獻資料,繼承和利用這份遺產,對於人們了解歷史演變、朝代興替,增長知識和鑒賞能力,都是有益的和要要的。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本刊编辑部借与河北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首届专家品书会的机会,邀请部分专家就当前书评现状和书评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他们的意见摘编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学术界文化热,其中也有比较文化热,如比较文学、比较哲学、比较史学、比较法学和中西文化比较等。比较就是鉴别,有比较有鉴别,才能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促进交流,更好地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