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看庄子和海德格尔,其思想中有着浓厚的生态美学意味。庄子的"齐物论"和海德格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正是生态美学生态平等观的古代阐释。庄子所构想的"天人合一"与海德格尔崇尚的"诗意栖居"实质上就是审美栖居。而其所提出拯救世界的方法"清静无为"与"艺术拯救"也与当代生态审美相贯通。庄子和海德格尔哲学的生态美学意蕴,为今天的生态美学理论发展和我们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极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教育的发展,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然环境以其巨大的魅力深刻地吸引着人,使人怡情悦志,精神升华,获得创造灵感。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可以使美育时时处处开展。重视环境美育,对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纵观生态危机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缺乏正确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环境的改善、人类理想生存境界的实现,有赖于人们生态观念的提升和环境意识的加强,有赖于大量“生态人”的出现。传统的环境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代生态的日益恶化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失衡。人类要实现“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应当首先将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人”转变为“生态人”。“生态人”重视人地和谐,拥有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命的过程之美。他们是实现当代人类生态生存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生态美育在培养“生态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审美理想.引导审美生活,是当代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8.
所谓语文生态美育,就是以生态审美原则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态美的思想和意识,用生态美的眼光来评价对象的语文审美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生态审美意识的培养:1.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自然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是以与自然的协  相似文献   
9.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诗意生存”的本质需要决定人类的生存必然是生态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审美观念的建立。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将生态审美意识植入广大的民众及中小学生意识之中,将“经济人”转化为“生态审美人”,是当前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诗意生存”的基础。生态审美意识包括: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美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平衡是生态之美的基础。生态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