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百年始终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至今尚未真正解决的根本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着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是一个时代“伦理精神”的学理化表达,因此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互动与节律的关联语境中,检视和反思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利弊得失,从而解释其真实的理论图景和学术潜能。具体而言,即通过互镜式的学术评价,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在转型期所面临的三大挤压或三大精神文化挑战,解析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百舸争游、百家争鸣的现代文明体系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和科技等硬实力,而且取决于思想文化资源的拥有及其表达能力等软实力,其中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已被广泛视为攸关文明和文化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现代世界文明对话中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华文化在高度竞争的现代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力求在普世伦理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解释伦理正义这一基本概念。通过检省目的论与道义论两种经典的普遍伦理学探究方式,深入探究了正义或道义与功利或人权两种基本的社会伦理选择方略及其正当合理性;进而借助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努力厘定伦理正义的规范特性、伦理正义原则的制定程序及其获取普遍有效性的条件,并证明在普世伦理的价值系统中,伦理正义相对于功利价值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如何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百舸争游、百家争鸣的现代文明体系中,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和科技等硬实力,而且取决于思想文化资源的拥有及其表达能力等软实力,其中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已被广泛视为攸关文明和文化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及其在现代世界文明对话中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华文化在高度竞争的现代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之间和之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赴美国作访问学者之前,我原以为,新自由主义伦理学内部的理论论战代表了当代美国伦理学发展前沿的基本状况,殊不知,这种内部论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伦理学正面临着强大的外部挑战,即所谓共同体主义伦理学的挑战。这其中,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是当今美国最为著名的伦理学(史)家之一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所提出的德性伦理问题。 麦氏提出,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伦理学虽然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元分析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末我国恢复伦理学研究以来已取得广泛进展,但至今尚缺少有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方面的研究。新近,中山大学章海山教授在详尽梳理史料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类专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以下简称《历程》)。该书总括了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邓小平的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对其中各重大理论突破或关键均泼以浓墨,使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动态演变过程得以完整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大程度上,百年中国的伦理学研究同百年中国社会及其道德文化的递嬗流变是一致的.进而言之,近代以降的中国学术与中国社会文化几乎有着同样的命运,只不过由于伦理学研究的主题即道德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日常生活世界之独特的价值相关性,或曰,仅仅因为道德伦理之于国民和民族的精神——心理影响的终极性,而使得百年中国的伦理学研究显得格外严峻和沉重,对于这段学术史的任何回忆和反思也因之变得分外艰难.重温作为百年哲学史研究之一部分的伦理学研究,仍使人难免感慨唏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