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国际话语弱势还原中国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09年以来,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己任的中国媒体频频成为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目标.2月23日,<中国日报>正式推出美国版,路透社详细报道了该报与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共同举行特殊开钟仪式进行庆贺的盛况;4月20日,<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英国<金融时报>、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登门采访;7月1日,新华社试开播英语电视新闻,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连续刊发消息.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是中国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全面升级传播硬件,深度接轨国际活语,高度重视传播效果。因而,2010年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就带有了浓重的国际传播自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做好2009年的中国经济新闻对外报道,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学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际背景和世界经济变局中的中国因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救市”成为当前全球流行的关键词。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出手注资或利用各种杠杆和监管手段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报道佳作纷呈,3月8日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中国“弱势群体”感受政府关爱》一稿,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新华社播发的一篇独家新闻,更是一篇难得的对外报道精品。精读,脍炙人口;细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则更加突出“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事先预设,但无法确定“意外”。面对“意外”,不同的处理方法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变化也就会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6.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重要性,要求全党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报告还首次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号召全党通过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和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努力,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坚强意志,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3月份以来,习总书记出访五大洲二十余国,并在多个场合发表主题演讲,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被外媒称之为"中国的魅力攻势"和"成功的公关活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习总书记系列演讲中所蕴含的外宣理念,以及介绍中国国情、解读中国道路、阐释中国特色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我们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争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2012年伦敦奥运与2008年北京奥运相比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社交网络天然就具有传播信息的特性,信息技术进步又为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的多媒体传播提供更大便利.社交网络爆发式增长将势力范围越扩越大,假如传统新闻媒体固守价值链中内容生产部分,而把内容运营、传播渠道、用户抵达拱手相让,就将在新闻传播产业分工中落入不利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英文消息《拉萨发生暴力事件》从众多候选稿中脱颖而出,荣登一等奖榜首。这条消息于事发当晚就独家向全世界披露了事件的暴力性质,被国际主流媒体作为暴力事件的证据反复引用,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华文媒体还将其译成中文刊登,为我国政府对事件定性作了及时有力的注脚,也为我国媒体类似突发事件报道开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