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笔者据201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印宋刊元明递修本仪礼经传通解》,用《再造善本》影印丁丙旧藏本校对,逐叶调查此版每一叶的补版情况.经过分析,指出元代前期的补版属于单纯补修,内容未经修订,而元代中后期的补版经过规范化校订,版面变化较大.但元代中后期补版未尝直接取代原版及元代前期补版,于是产生原版、补版混配的情况,因而导致误脱、误重现象.明代补版对原版、补版混配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基本消除了这些误脱、误重现象.此版历经元代西湖书院、明代国子监的收藏管理,是官版递修本的一个典型.本文说明这几百年间,不同时期掌管版片的人员进行不同整理的情况.本文也指出,朝鲜活字本以较早印本为底本,日本刻本是朝鲜活字本的翻版.本文对原版、补版的认定较以往学者更精准合理,影印本读者核对本文分列的刻工名,很容易掌握不同时期补版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是世界书局本的影印本。刘家和先生研究其中《春秋》部分的内容,认为它是国学整理社根据清朝《钦定春秋汇纂》编撰的。本文进一步探讨世界书局本的底本, 指出其《四书》部分是用璜川吴氏刊本,《五经》部分是用扬州鲍氏刊本,并非国学整理社所编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通典》以殿本系统的书局本为底本,点校者王文锦先生等认为殿本主要根据王吴本校刻,但清人对文本颇多妄改。本文探讨殿本《通典》的底本,指出殿本主要依据李元阳本,校点本认为清人妄改的内容,实际上不过是因袭李元阳本而已,并非清人所校改。通过这两个例子,本文认为人们对传统文献的认识因时代而变,其中既有有意识的变化,又有不可避免的误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