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付丹宇 《新闻世界》2014,(8):130-132
在泛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也表现出新的特点。然而新媒体时代具有受、传双重角色的公众依然对危机信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总结公共危机信息在受众群体的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政府、媒体、学校与受众等多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意义较为重大。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现有各类环保社团上千余个,从数量看可以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又不难发现,各个学校环保社团的组织规模差距较大,发展参差不齐,环保理念传播效果各异。很多社团徒有其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并且有吸纳异质文化的胸怀和能力。然而,由于地理的和中华传统文化本身的原因,唐代以后中华文化所融入的有活力的异质文化成分很少。在清末中华文化被迫接触异质的西方文化。中国引进、接受西方文化有两个重大转折点: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第一个重大转折点;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则是第二个重大转折点。曾留学法国和苏联的邓小平是第二个重大转折的关键人物。在改革开放中,之前不被接受的异质文化的一些重要内容,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等被创造性引进和接受。21世纪,中华文明融进有活力的异质文明后再次爆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污染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全球性问题。我国高校环保社团的蓬勃发展,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环保的热爱和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心。可是透过表象,用传播学的视角关照大多环保社团,我们不难发现其组织规模差距较大,发展参差不齐,环保理念传播效果各异,运作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对高校环保社团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阐明了建立高校环保社团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环保社团组织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高校环保社团管理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编排模式决定了新闻自身价值的发挥程度。探究编排模式在电视教育新闻中的应用与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更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新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最大程度发挥电视播出的效果,从而能更好地应对电视收视分众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传播的三种方式
  人类文化交流、传播,尤其是跨文化交流、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现在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各种媒体交流、传播,即通过符码传播。第二种是通过物品(主要是物质商品)的流通、交换、使用实现文化交流、传播,即实物传播。第三种是通过人的移动或迁移实现文化交流、传播。移动主要是指短期的访问或旅游,由于时间短,这种文化交流传播范围小、程度浅。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而另换地点居住和生活,比如留学和移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