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8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编辑部曾经提出过一个办报口号,叫作“可读、可信、可亲”。这个口号提得不错,有利于密切报纸和读者的联系,且简明扼要,便于掌握。果然不胫而走,很快地在新闻界流传开来。到了90年代初,人民日报对这个口号又作了补充,于“三可”之外又加上了“一可”——“可用”,全称是“可读、可信、可亲、可用”,这一补,补得好,把办报的要求概括无遗,体现了办报的动机和目的的高度统一。作为一条办报的口号,至此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近来见到报刊上一些论及新闻工作的文章,引用的还是那条80年代的老口号,只提“三可”,不讲“四可”,我以为这样做未免有失周到。所以说“不周到”,因为报纸的可用性,绝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常言道“看效果下结论,古来如此。”报纸宣传的效果,不是看读者一时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出差到某省,听到当地的同行们论及“新闻经纪人”的问题,颇感惊奇。“经纪人”,工商界久已有之,上海叫“掮客”。这是经济界里的一个行当,职能是充当买卖的中间人,为双方牵线搭桥,成交之后他们从中收取佣金,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新闻经纪人”又是怎么回事呢?听知情人解说,所谓“新闻经纪人”,不过是人们对新闻战线上新出现的某种人物的一种戏称而  相似文献   
3.
近见一些报纸的“周末版”以及属于“周末版现象”之列的一些报刊,发展势头颇硬,但“异军突起”之中,就难免泥沙俱下,少数周末版还着实令人担忧。有同志指出,它们有“一黄(黄色)、二黑(黑色恐怖)、三假(失真)的错误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多半是这类报刊编者的办报思想出了毛病。很少关心如何把报刊办得更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而是一门心思去拾取某些西方报刊  相似文献   
4.
一直想给报纸提个意见:重新强调一下“通俗化”好不好?!通俗化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之一,本当作为保留项目并加以发扬,却不知为啥,多年来七搞八搞搞丢了。老一些的报人大概是忘了,绝口不提;青年报人多半把它看成一件古董。这至少是个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新事物层出不穷。为读者着想,通俗化的要求更迫切了.  相似文献   
5.
一些青年同志这么问:当编辑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技能?这个问题似乎相当简单,说清楚却非易事。编辑的业务技能,最常见的有:鉴定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写作评论、“指导”作者(指向记者、通讯员提修改稿件的要求)、组织文章(根据版面需要组织急需稿件)等等。这些,还只是围绕着具体处理稿件说的,尚未包括编辑要做必要的调查研究、给编辑部当  相似文献   
6.
人们说话不慎“走嘴”,影响从来不好。新闻报道是对广大群众说话的,引用材料要严谨,要分析,以免产生副作用。近见有篇通讯,反映的是有个县的县长和几位副县长,工作中如何受到上级的官僚主义、“文山会海”以及种种不正之风的严重困扰,苦不堪言。通讯为县长们诉苦,写得十分具体、生动,基本内容切中时弊。不过,其中有不少情节描述,未必恰当。譬如写到县长们接待上级来客,竟是恭敬得出奇,不仅要陪吃、陪喝、陪玩,还要陪吸烟、陪洗澡、陪看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上海新闻界通称记者采访为“跑消息”。新闻全靠记者去“跑”。那时候的记者最怕“漏消息”,漏掉新闻,向报馆难交待,在同行中也不光彩。当时,各进步报纸的记者,工作特别艰苦,白天整日奔波,到现场采访要冒极大危险,夜晚回报社马不停蹄赶写当天新闻,常常还要陪着编辑熬夜。解放后,太平环境下的记者活动是太平的。不过,活跃性有所降低,是个美中不足。“文革”后在拨乱反正中,天津日报的同志提出了“抓活鱼”,要求记者深入生活的海洋,向读者提供鲜活的新闻。这个说法,比“跑消息”的说法更形象,是新形势下对记者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谈到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以为是“拦路虎”太多。天天看报,每每碰到“拦路虎”,遇到这种情况,只好躲着走。有时候想绕过去还不行,看着新闻纳闷,心里憋得慌。“拦路虎”是俗称,换成学名,不妨称之为“读报障碍”。报纸改革多年,新闻写作是大有进步了。唯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到一家省报的同志说:“在我们这儿,就不敢提‘为缟辑工作服务’的口号。”耐人寻味! “为编辑工作服务”,总的说来,是指报社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编好一张报纸运转;单独说来,是指报社的后勤工作要明确树立为编辑工作服务的思想。这个口号不对吗?如果错了,为什么至今找不出新的提法?如果不错,为什么不敢提?  相似文献   
10.
谈到当前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以为是“拦路虎”太多。天天看报,每每碰到“拦路虎”,遇到这种情况,只好躲着走。有时候想绕过去还不行,看着新闻纳闷,心里憋得慌。“拦路虎”是俗称,换成学名,不妨称之为“读报障碍”。报纸改革多年,新闻写作是大有进步了。唯独在方便读者方面,有些记者还不大在意,时不时地在新闻中给读者来个“闷儿”吃吃。随便举些例子:有条《木珠坐垫何以大起大落》的消息,五个W具备,就是不说它是何种产品?干啥用的?又有条《新型保健美容毛巾通过鉴定》的新闻,新产品有新名堂,若问此种“神巾”的功用,由读者去猜吧!有张报道“珍珠谷”的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