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学时代,读《香港文学》上张昆华先生的散文《梦回云杉坪》,知道了有位名叫李霖灿的"麽些先生",因痴情玉龙雪山而瘗于云杉坪。后来,再读杨福泉先生的系列文章,终于弄清了李霖灿在云南结下的动人情缘……上世纪30年代末,抗战烽火弥漫,内地院校纷纷南迁昆明。40年代初,学子李霖灿随同杭州艺专步行进入云南。到达昆明后,与画友李晨岚在沈从  相似文献   
2.
<正>2011,丽江,春天的气息在古城中荡漾。北峰的玉龙雪山,依旧白雪皑皑,雪山融化的雪水,经黑龙潭南下,涓涓流淌在古城。溪流之畔,绿意倩倩的新柳,丝丝缕缕,随风飘扬,编织着梦幻般的色彩;万紫千红的男女,熙熙攘攘,流连顾盼,一茬、又一茬,沿溪迤逦而行。  相似文献   
3.
<正>"这时正三月,是油坊打油当忙的时候,山桃花已红满了村落,打桃花油时候已到,工人换班打油,还是忙,油坊日夜不停工,热闹极了。"这是沈从文小说《阿黑小史》中写到的油坊,但如今,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属于农耕时代的手工油坊已完全消失,中国传统的榨油方式,也逐渐为人所遗忘……同云南的绝大多数移民一样,我的先祖也是明  相似文献   
4.
<正>当钓鱼岛的拍岸涛声再一次紧紧地牵动国人神经之际,历史迎来了又一个70周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70周年。70年,或许在历史中很短很短,短得我们来不及记住细节,看清轮廓!70年,又何其漫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它完整地见证了一代人从青春到白发……只是,70年前,10万远征军将士,大半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已没有机会,在岁  相似文献   
5.
从昆明出发,沿高速公路向西而行,过保山、跨怒江,一个规模宏大的服务区就呈现在人们眼前。担当这个服务区总体规划设计的,是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及其夫人吴庐生教授。抗战期间,戴复东院士的父亲、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为保卫中国唯一与外界联系的“抗日生命线”滇缅公路,赴缅对日作战,不幸殉国于缅北丛林……60多年后,  相似文献   
6.
<正>1894年11月7日(阴历甲午年十月初十),是慈禧60岁寿日。此一大庆,宫中一年前就已着手筹备。正当庆典筹备紧锣密鼓进行之时,1894年7月25日,日本突然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袭击并击沉清运兵船"高升号",船上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4月初,当我在丽江一个安静的养老院里采访纳西族第一位小说家李寒谷尚健在的夫人赵福全时,院里的另一位纳西老太太袁良康向我讲了一个关于李立三的故事。当时听来云里雾里,不知这位丽江李立三是何样的人物。近日翻读《善甫文存》,看到"忠信笃敬"一篇时,哇,讲的正是李立三其人其事。以此,笔者得以弄清了这位丽江李立三的精彩人生与故事……李立三,纳西族,世居丽江,出身滇藏贸易之望族。自幼精明强干,经商历远,广有见识与交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