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有声的世界。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庄子称之为天籁和地籁。风、雨、雷、电、山、水、草、木、虫、鱼、鸟、兽都可以发出各不相同各异其趣的声响。声音,是人的听觉对象,并与人的感情世界相通,许许多多的声音具有审美价值。列缺霹雳使人振聋发聩,惊涛裂岸使人惊心动魄,木叶萧萧使人黯然神伤,猿鸣三声使人泪沾衣裳,鹿鸣呦呦使人平和安详,蝉噪鸟鸣使人恬然清静。因  相似文献   
2.
余迎  刘文君 《新闻世界》2011,(7):147-148
本文从《申报》和《大公报》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结合它们的办报理念,比较两报在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余迎 《兰台世界》2017,(4):85-87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质。张学良的美育思想根植于中国土壤,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土壤。为了培养出既具有进步的科学知识、又具有完美的道德情操之新人,张学良主张用美的情怀、美的道德、美的知识去对受教育者进行精神上的陶冶,用艺术美、自然美、技术美来开启其心智,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具备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完美人才。  相似文献   
4.
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身后有着强大的亲戚政治网络,而她在靖康之乱后却一直过着漂泊而贫困的生活,其原因何在?本文将通过研究李清照的亲戚网而揭开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5.
余迎 《兰台世界》2017,(12):95-97
1941年至1944年,河南省经历了最惨痛的大灾之年,其中1942年的蝗灾对于豫东百姓的生活影响极大,造成赤地千里、饿死300多万民众的悲惨局面。而此时正值河南大学避战乱于伏牛山区中,在重大的蝗灾面前,河南大学师生用自己的知识向百姓们宣传蝗灾的知识,与当地百姓一起抵抗灾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余迎 《兰台世界》2016,(10):137-139
京师同文馆的出现是对中国传统儒学教育和施教方法的一次大革新与大突破,从中国教育史的角度来看,京师同文馆的确是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式学堂,它不仅具有全新的教育内容,还具有全新的管理模式。但也正是因为它的"第一",它在没有前人足迹的状态下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再加上清政府对教育改革的不彻底性,还有顽固派势力对京师同文馆进行干扰,也使得京师同文馆在管理上产生了一些漏洞,存在着如学生管理上的、学政与师资管理上的、思想教育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关于安禄山的死因,《辞海》上有非常明晰的记载:“安禄山(?-757年),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懂九蕃语言(《新唐书》作“解六蕃语”,作者注)……至德二载(757)春,子庆绪谋夺帝位,把他杀死,年约五十余岁。因此,祸乱中国的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即成不争的事实。但是,据新旧唐书记载的事实考证,安禄山的死因与《辞海》的记载有两点不同:一是安禄山并不是死于安庆绪之手;二是安禄山的死亡很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起自于周代的食医证明,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的民族。在《唐律》中出现的一条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也许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食品安全法。  相似文献   
9.
"张易之(?-705),唐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晓音乐.由其弟昌宗引荐入侍武则天,历官控鹤监、奉宸令、麟台监,封恒国公.则天晚年,他与弟昌宗等专朝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迎中复位时被杀."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安禄山的死因,<辞海>上有非常明晰的记载:"安禄山(?-757年),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或以为源出康国,随母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