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乔  俞暄 《档案与史学》2014,(10):13-15
正沈漱舟的故事,在二十年前的上海,一度家喻户晓。她是两个盲人的女儿,幼年时,父母离异,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这给她本已灰色的童年更添阴影。沈漱舟读高中时,家中住房碰上拆迁,经济拮据的母女俩无处落脚。母亲被好心人送去松江养老院,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和考验。在少女沈漱舟似乎走到人生最艰难的十字路口时,她用自己的勤奋、淡然和坚持,  相似文献   
2.
张巧凤  俞暄一 《文教资料》2013,(28):163-165
面对当前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开展基于日常管理框架下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必须突出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在理解主题、拓展主题,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达到主题教育活动效果,助力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换房悲喜录     
正曾一度热播的电视剧《蜗居》真实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住房问题,同时也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人那段痛苦的蜗居经历:为了一块狭小的空间,兄弟间大打出手、反目成仇,有的甚至闹到了法庭。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两条长板凳、一块门板就成了当时的一张床。为了解决住房的窘境,不少上海居民动起了脑筋,在电线杆上或公交车站旁贴小广告,到马路边的换房自由市场去碰运气。在房屋不能上市交易的计戈经济时代,换房成了当时百姓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上海的中央商场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发生在中央商场的许多故事仍令人难忘。特别是在那个没有票证就寸步难行的年代里,中央商场就像如今的大超市,各种价廉物美的紧俏商品应有尽有。除了购物,中央商场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修修补补,几乎没有中央商场的老师傅们不能修的东西。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倡的"修修补补万古长青"的理念在中央商场得到了最好的弘扬。  相似文献   
5.
夏宁  俞暄 《档案与史学》2015,(11):62-64
<正>上海话海纳百川、中西兼容,不但吸纳舶来语,也融汇各地移民乡音。2015年新晋的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就是一位在小说《繁花》中完成沪语表达方式探索的作家。王小鹰的沪语小说《长街行》则通过一个女人和一条小街的命运展现了难以言传的沪语细微之美,反映了大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如今,上海话面临着传承保护问题。于是,诸如"嘎三胡"俱乐部之类的民间沪语兴趣组织络绎不绝。新老上海人一起学讲上海话,传承一方水土、一方语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关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