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华莱坞大片一直处于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红海之中,与之相反的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则开辟了自己的蓝海市场,基于本土陌生人文化的定位,使其在两个意义上获得了成功:首先,从社会意义上而言,通过对陌生人的解构,帮助改变了城市化进程中本地人对陌生人的刻板成见;其次,从经济意义上而言,这种解构的手法所产生的审美张力,带来了极大的票房成功。华莱坞大片是文化软实力建构的重要成分。影像中国人的建构不应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而应当对中国人的形象积极进行解构,从而实现中国居民全球化身份的构建,并在此同时获得票房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而言,小成本电影中陌生人的解构策略都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华莱坞公路电影的崛起有如下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公共话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对于孤独者的刻画会对受众的经验建构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以流动的时代以及集体的失联为社会背景,如何处理三个自我以及与之对应的三重关系,是每个人在面对孤独时所必须去面对的问题。在对影片中孤独者如何处理自我与外在关系进行分析后,本研究认为华莱坞公路电影的整体调性是积极的,在孤独问题的处理上,包含着对关系的自识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介中介了政治阶层与市民阶层,媒介需要辅助执政。惩罚作为一种景观需要在大众媒介话语中得到建构并向市民阶层弥撒,从而从精神层面遏制潜在的犯罪动机。本文以一期法治新闻为例,基于符号学、叙事学与话语分析等方法,剖析其中的惩罚符号建构方式与建构手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普及,报刊发行压力不断增大,都市类报刊的零售不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减缓发行下滑已成为部分纸媒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从受众覆盖、产业趋势、跨界发展、属性利用的角度出发,以杭州市场为例,对都市类报纸的零售转型升级进行初步分析,提供一种都市类报刊零售存量增值营销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傅正科  何镇飚 《东南传播》2012,(12):154-156
媒介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话语及叙事为权利控制。话语影响受众的主体性的建构,并影响其需求与欲望。电视剧在"房产"作为叙事主线的同时,对"房产"符号进行神话,当神话将"房产"指向一种必需品时,内部话语将外化为购买者外部购买行为。本文拟从主题结构、叙事模式、符号渲染等角度,对"房产"的神话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何镇飚教授所提出的媒介非传统安全研究以话语分析为核心,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单纯基于话语分析的思路需要介入媒介技术的维度,本文结合假新闻"纸馅包子"的案例对媒介安全模型的核心变量媒介话语(ΔM)进行技术维度的阐释。社会正在为技术垄断,理论需要随着媒介技术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嬗变。在图像至上的时代中,让"电视新闻空间"以安全为基本诉求为"民族想象共同体"服务,是本文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傅正科  刘燕芬 《东南传播》2012,(12):101-103
网页浏览过程中的跳转页面对于受众态度的影响应受到学者们更多的关注,本研究基于Gregory M.Rose等前人的研究,以1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跳转页面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跳转页面带来的网页浏览过程的信息连续度与网络购物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证实了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就网页浏览的信息连续度与网络购物态度之间的其他层面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同质化的民生频道竞争,增加了频道自身的宣传力度。"地方"要素作为频道的独特定位点,往往成为宣传片的主题。宣传片中电视文本的建构,以"媒介中的地方"的塑造作为其目标。本研究作为媒介地理学在电视符号空间中的实践,将结合符号学与媒介地理学两个视域,来分析民生频道宣传片背后的制片逻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