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一七九二年,日本探险家最上德内,在库页岛南部西海岸那约洛的雅丹姓姓长岳齐达努的后代杨古拉努家里,发现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日,三姓副都统衙门专门发给库页费雅喀陶姓姓长鄂阔标和乡长图索库尔当尼的满文札付以来,日本学者相继将其翻译、注释,公之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档案馆藏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简称《三姓档》),是三姓副都统衙门同吉林将军衙门等来往公文的抄存稿,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其中有关吉林官庄的记载尤为系统翔实,是研究清代东北农业经济的珍贵史料。清代东北地区,特别是吉、黑两地,曾被清廷视为“龙兴重地”,长期实行封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吉林官庄的设立,是清代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清政府为治理东北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本文主要依据《三姓档》及有关文献,着重对清代吉林官庄的设立及其生产发展状况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贡貂、赏乌林制度,是清朝对东北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有效管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制度实施多年,卓有成效。它虽然是清朝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驾驭少数民族的一条国策,但客观上对巩固东北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858年的中俄《瑗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是沙皇俄国野心勃勃,坚持推行侵华政策,强加给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攫取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  相似文献   
5.
乾隆七年(1742年),居住在魁玛乡的赫哲费雅喀人“霍集珲”伊特谢努,杀死赫哲费雅喀人戴柱及库页费雅喀人乡长阿喀图斯等,成为当时一件重大的命案。此案发生后,当时三姓地方前往该处收纳贡貂之章京即呈报吉林将军和三姓副都统,经奏准,由吉林将军派出宁古塔协领福顺及三姓协领赫保等官兵八十余人,前往捉拿杀人犯伊特谢努,并赴库页岛接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