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沉浮中,人们看清了极“左”路线是如何伤害和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如何轻视人、蔑视人、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在《芙蓉镇》中,古华以喜剧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两个悲剧性的人物——秦书田与王秋赦,无论是王秋赦还是秦书田,他们的言行都令人发笑,然而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想哭,那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悲哀——时代的乃至民族的悲哀!这些扭曲了的灵魂,使读者看清了在那个愚昧时代里极“左”路线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也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改革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根据几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培养新型人才需要的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阅读教学如何突破现有瓶颈并实现范式转型?《审美体验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一书通过借鉴、吸纳现代阅读理论的贡献,从现代哲学解释学、接受美学等角度去认识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体内涵,提出阅读教学是以个体的审美体验为基础的有效对话,阅读教学课堂实践则通过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来彰显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创新性观点,为阅读教学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分析了当前高等师范专业古代汉语教学中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并根据多年来的古代汉语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文言文教学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倾向以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等现状,导致当代文学课程逐渐边缘化。而陈旧呆板、理论重于实践、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传统教学,又无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只有改革教法,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使当代文学教学更好地为培养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沉浮中,人们看清了极“左”路线是如何伤害和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如何轻视人、蔑视人、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这近百年的心路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70年代末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文章对各个不同阶段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创作文本作了理论分析,阐明了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从而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