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拿这句话来形容今年的周末版热,的确恰当。单是今年元月4日那一天,全国省级以上的报纸就有19家隆重推出了周末版。虽然是隆冬季节,五彩缤纷的周末版让人感到一丝春的气息,一片春的温馨。纵观各家周末版,尽管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更加注重了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更加贴近了读者。《河南日报·周末扩大版》已经出刊30期了,作为第一版(第18期改为第五版)的编辑,想谈一下对如何办好周末版的一些个人看法,以求得与同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新闻报道历经“散文化”、“视觉化”、“深度报道热”等众多变化,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围绕报纸的可读性展开的。因此,作为党报  相似文献   
3.
媒体的腰杆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功能之一,常常被读评判为媒体的“腰杆”,舆论监督的力度则被形象地用来比喻腰杆的硬度。媒体的腰杆是否有一定的硬度,成了读评判一个媒体是否有影响力、是否有政治经济实力、是否对社会负责任的多元标准。同时.媒体的腰杆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主流人群的心理承受力也是许多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界内部关于新闻立法的呼唤和思考也屡屡通过新闻传播途径与读者交流,给千呼万唤的新闻立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社会范例和理论依据,使新闻立法的呼声中理性的成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大河报·新闻周刊》在1998年6月创刊后,依托新闻事件,或通过新闻本体的操作,或运用周密的新闻策划,在省内媒体中较为系统地刊载了一批高层次理论文章,形成了河南新闻界既能阐发文化积淀又有前瞻意识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声音。 (一) 新闻立法的呼唤主要源自舆论监督,就是说,舆论监督的现状是呼唤…  相似文献   
5.
1993年初,我成为《河南日报·周末》的一名负责编辑。当时,虽然我已有近14年的新闻实践,而且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搞星期刊,但这个新创刊的《周末》一版《社会经纬》却并没有给我带来轻松和随意,因为版性的宽泛使它与许多报纸的专版、栏目极易产生雷同和交叉。  相似文献   
6.
1995年11月2日至11月16日,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泰国。作为期两周的访问,受到泰方隆重、周到的接待,访问了10多个府(省)市,行程2000多公里,拜会了总理府部长、民联厅厅长和3位府(省)长,1位市长及全国报业同盟主席、全国记协联盟主席等官员。还与泰国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较广泛的接触,就两国新闻界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7.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探险家,跟踪长江漂流,骑摩托车西行5000公里的采访,参加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进入九万大山寻访“野人”踪迹……4封遗书,曾写下了他的勃勃英气。 他是一个出色的记者,让自己在思考型记者的行列中定位,即使面对恶势力的威胁,他也敢于说出真话。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无畏把“强荧”这个名字写进了中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的金榜。 强荧进入”新民晚报》前,曾当过大学教师,虽染得一身斯文,即以男子汉的刚健把记者的活几干得十分精彩。 1993年,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正在积极与世界新闻事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