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尉迟敬德为唐初名将、开国元勋,在中国民间以门神形象而为人所知。但在华北各地地方志及民间传说中,许多佛寺都云由尉迟敬德建造或监修。如此之多,分布如此之广的佛教寺院都传说与尉迟敬德有关,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文化现象。它本为唐代匠人尉迟恭韬之讹传,久而久之,尉迟敬德修寺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形象的再造是与元明清时期民间对尉迟敬德的造神运动是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尉迟敬德晚年凄凉的境遇,热衷于仙道和土木建造的史实以及他出身西域,西域人长于建造的传统,也成为了民间社会塑造故事依凭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唐后期以节度使等使职为代表的地方武官,成为武官制度的主体,从而引发一系列制度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支郡刺史军权的增强以及辟署权的获得、军镇武官设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它们是唐宋之际社会巨变的一个缩影,对五代、宋官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保存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鉴》以及稍前的反映刘知远故事的《五代史平话》比较,便会发现刘知远的形象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从被贬抑、丑化变为颂扬乃至神化。这一变化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在北方民族融合和宋金对峙的背景下民众心理和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中外气候变化的梳理,指出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是各时期的普遍规律。与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相比,现在还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之内。从历史上看,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气候变暖的积极作用占主体。历史上的温暖期多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相联系。因此,对当今的气候变暖,我们应历史地看、辩证地看,既要引起关注,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赵国作为军事强国,孕育了辉煌的兵文化。它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四战之国"的处境,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性:名将辈出,不乏兵学世家,注重实践性,也不乏理论上的探索。而秦汉之际和楚汉相争的特殊背景下,赵地又出现了一些兵书,但总的来看,已经趋于衰落,不过是战国时期兵文化繁盛的回光返照。  相似文献   
6.
现存于河北省平山县博物馆的《大唐西临山石龛像记》,刻立时间为唐大历四年(769年),原位于平山县三汲乡西林山的山头寺.不仅历代金石著作、方志等未著录,就是当代考古和历史学界对其内容也鲜有涉及.它是继李宝臣纪功碑、神道碑之后,关于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的又一重要文物发现,一些记载可纠正、补充传世文献之缺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幽州镇是河朔三镇之一,是唐后期典型的割据型藩镇,在地理上自成一独立单元。从高僧游历和房山石经题记巡礼碑等反映的宗教活动来看,幽州镇境内的高僧进出是很经常、频繁的。涿州范阳县石经山造经活动很兴盛,在以石经山为中心的地区存在着定期性的人口流动,他们虽然以幽州镇和河朔居多,但也有相当数量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因此,幽州镇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仍很紧密,并未因为政治原因而中断。这就启示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藩镇特别是割据型藩镇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文化交流的便利等因素,大量新见史料毕呈眼前,产生了许多新的学术命题.禅宗作为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影响最深广,同时也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一个佛教宗派.禅宗研究也随着新史料的挖掘经历了大量卓有意义的改变,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于碑刻史料的挖掘和考证.碑刻文献不但为禅宗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见资料,也催生了新的学术眼光,从不同角度激活禅宗史的研究.华北地区作为禅宗传播的重要地区,保留了大量的碑刻文献,这些史料对于华北地区禅宗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