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应该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才能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充分发挥新闻的作用。因此,一篇精彩的消息,不仅应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还应该把他们“带到”新闻现场,让他们可闻、可见、可触、可感所报道的内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消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穆青同志提出的办法是:“我们在运用概念的同时,也运用一点形象来表述事物,写一些视觉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夜编部的责任编辑,我经常要对稿件作一些删节,力求在报纸出版前把新闻“包装”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夜班编辑对新闻稿件删节得最多的,莫过于“外加”的议论。 对新闻“外加”的议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形而上学的概念加例子;二是穿靴戴帽;三是作者直接站出来讲空话、套话。 有篇反映一位机关驾驶员真心诚意为离退休老干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浙江日报社的青年记者张亮、邵捷作为8753次供港鲜活快运货物列车的“临时猪倌”,随押运员一起运送活猪到深圳,“跨越浙、赣、湘、粤4省,全程1700多公里,共花时85个小时。”因此,读者在6月11日至15日的《浙江日报》上,读到了一组5篇引人入  相似文献   
4.
短小精炼,简洁明快,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一切新闻体裁的起码要求。美联社专门把“简短”作为编辑守则中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朱穆之则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可以把写新闻比做打电报,把写通讯比做写信。”打电报,就要字斟句酌,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文字传递新闻信息。 然而,现在有些新闻报道,当短不短,拖泥带水,五六百字能说清楚的,偏偏要拉扯到千把字甚至更长些,既浪费报纸宝贵的版面,又浪费读者更加宝贵的时间。 有一种看法比较流行,认为“稿件短了说  相似文献   
5.
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来稿,大量的是非事件性新闻。举凡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记者述评、调查报告、人物通讯等等,都是非事件性新闻常用的形式。《浙江日报》去年刊登的“镇海炼化推进两个转变”的连续报道、“打好粮食翻身仗”的系列报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见闻录”等报  相似文献   
6.
标题的硬伤     
制作新闻标题,首要的也是起码的一个要求是准确。近读省内一些纸质媒体,发现一些标题有硬伤,或提法不妥,或用词不当,或语法不合,或编排不善。这些硬伤可谓是报纸的常见病,它或多或少削弱了宣传报道的准确性,影响了报纸的声誉。谁能"套上"紧箍咒纸质媒体上不时出现"套上紧箍咒"的词句。3月20日《浙江日报》第15版又以此作了一篇"热评"的标题。"套"与"咒"的动宾结构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套上”咒语在现实操作中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7.
时常听到一些通讯员同志发出感叹:一件复杂的新闻事实,千头万绪,从何写起?报道一个新闻人物,千言万语,从何落笔?这说明:寻找和选准切入口,是新闻写作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评人论事,切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采写新闻报道,就得强调“抓住一点”。这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寻找和选择的切入口。找准了切入口,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就顺理成章,有了落笔之处;找准了切入口,新闻报道就比较容易深入展开,且能“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写得紧凑、生动,引人入胜,渐臻佳境。 选择新闻写作的切入口,总的原则是: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站得要高,入口要小;角度求新,侧面宜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提出了地方情报所应以区域特色为中心,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合作,及时为政府和社会两个市场传递信息情报。  相似文献   
9.
数字,或称数据,是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新闻,它的“新闻眼”就是数字,一旦离开了数字,它的新闻价值就丧失殆尽。在新闻中妥贴地使用数字,可以翔实地体现成绩,具体地表达概念,鲜明地对比典型,形象地衬托事例,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时有市县的新闻界同仁和报道组同志问我:报纸一年365日天天要出,而一个市、一个县哪来那么多新闻?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我支支吾吾好长一段时间,最后才借东坡居士的两联诗句作答,一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客观事实像庐山景观一样,有许多不同的侧面。新闻采写者选取的角度不同,写成的新闻报道也往往大相径庭。选取新的角度,选准好的角度,就能不断地发现新闻、发掘新闻,把客观事物所蕴藏着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